梨泰院人群踩踏釀「百人死亡」!  名醫:遇大量人流用「1招」自保

梨泰院人群踩踏釀「百人死亡」! 名醫:遇大量人流用「1招」自保

韓國萬聖節不平靜!昨日(31日)早晨韓國首爾「梨泰院」地區驚傳人群踩踏事件,據報導已至少有151人死亡、80人以上輕重傷。台大醫院急診部臨床教授李建璋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南韓梨泰院萬聖節遊行為韓國新冠疫情以來第一個大型節慶,壓抑已久的十萬人潮上街卻不幸釀成悲劇。

長新冠又有新症狀? 重症醫示警:「躺平後起身」易頭暈、心悸、冒冷汗

長新冠又有新症狀? 重症醫示警:「躺平後起身」易頭暈、心悸、冒冷汗

確診新冠後引起之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不僅容易造成疲倦、腦霧、嗅味覺喪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的風險?根據荷蘭研究團隊發布於《MDPI》的論文,長新冠患者從仰臥姿勢直立後,出現POTS症狀者為100%。

鬍子越刮「長越快」?  醫闢謠:只是錯覺! 早晚刮、換刀刮都沒差

鬍子越刮「長越快」? 醫闢謠:只是錯覺! 早晚刮、換刀刮都沒差

不少男性為求外觀乾淨整潔,養成每日刮鬍子的習慣,但往往一刮除後隔天隨即長出鬍渣,令人不勝其擾。衛福部雙和醫院皮膚科專任主治醫師翁子玉醫師接受專訪表示,男性歷經青春期後,體內雄性激素迅速攀升,使得鬍鬚的生長速度增快。大致而言,種族、基因以及雄激素受體對毛囊的反應,仍是決定鬍鬚生長的關鍵要素。

什麼是「高敏感人格」? 心理師「1概念」釐清:用對地方像獲得「超能力」

什麼是「高敏感人格」? 心理師「1概念」釐清:用對地方像獲得「超能力」

近期社群對於「高敏感人格」(HSP)的討論熱烈,不少民眾對於該人格呈現的特質有所共鳴。新竹臨床心理師公會理事長、現任覓汨心理治療所心理師林肇賢臨床心理師指出,事實上高敏感人格並非嶄新的概念,早在1940年,德國心理學家艾森克(Hans Jürgen Eysenck)已簡單地將人類的性格分為「內向人格」與「外向人格」,其中內向人格即有諸多特質與高敏感人格類似。

服心血管藥、器官異常風險高!  「高鉀血症」嚴重恐奪命?  醫呼籲:10種食物別再吃

服心血管藥、器官異常風險高! 「高鉀血症」嚴重恐奪命? 醫呼籲:10種食物別再吃

「心血管疾病」為一廣義術語,用於描述多種疾病,如冠心病、心臟衰竭、中風、心臟瓣膜疾病、心律不整等;而高血壓、高膽固醇、吸菸、糖尿病、缺乏運動和肥胖是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最常見因素。然而,血液中的「鉀離子」濃度過高,也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

C羅打肉毒讓小兄弟「變雄偉」?  醫曝真相:只有2治療能增加「勃起長度」

C羅打肉毒讓小兄弟「變雄偉」? 醫曝真相:只有2治療能增加「勃起長度」

近日有媒體指稱,葡萄牙足球巨星C羅(Cristiano Ronaldo)為了使小兄弟「更為壯觀」,竟在其生殖器注射「肉毒桿菌」,消息一出引發各界譁然。衛福部雙和醫院泌尿科主任吳佳璋醫師接受專訪說明,肉毒桿菌注射能讓陰莖在勃起前視覺效果增大,不過對於勃起後的長度增加,幫助實是相當有限。

防大病、抗衰老超前部署!專家:幹細胞儲存須符合國家標準

防大病、抗衰老超前部署!專家:幹細胞儲存須符合國家標準

幹細胞可以取代人體持續老化的細胞,同時能修復細胞組織損傷,所以,儲存自己年輕健康的幹細胞,在需要時回輸在自己身上有助於對抗衰老、調節免疫甚至治療疾病,是當前最受科學注目的尖端醫療技術之一。林凱信教授表示「細胞是珍貴的健康資產,在儲存細胞的過程中包含取樣、檢測、分離、凍存、運輸到確保臨床使用時的安全性及療效等,都需要有完整而嚴密的環節。所以選擇細胞庫,需要從實驗室的實力背景、細胞製成的標準化、細胞品質的管理系統,甚至要擁有醫療與實驗室專家支持,同時更需符合衛福部國家級 GTP 細胞保存庫的條件。」

白內障「霧」了生活? 正確選擇人工水晶體 老花、散光一次解決

白內障「霧」了生活? 正確選擇人工水晶體 老花、散光一次解決

患者挑選人工水晶體時,可以在經濟狀況能負擔的情況下,依工作性質、休閒活動來思考自己的用眼需求。舉例來說,焦點型人工水晶體雖帶給患者特定視距清晰視力,但隨著白內障患者年輕化以及手機的普及,患者的視距需求越來越廣泛,即使多焦點人工水晶體提供近、中、遠距的清晰視力,但各焦點間的區段會有模糊的狀況。加上低光源環境會有眩光的問題,若是有夜間用眼需求者就建議與主治醫師討論其他較為適合的人工水晶體。

每晚打鼾更容易中風、心臟病?  醫曝「睡眠呼吸中止症」改善方針:生活少做「2件事」

每晚打鼾更容易中風、心臟病? 醫曝「睡眠呼吸中止症」改善方針:生活少做「2件事」

若有長期疲勞、白天嗜睡、淺眠多夢、嚴重打鼾,甚至被另一半發現睡覺時呼吸暫停,要注意「睡眠呼吸中止症」對身體的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醫師表示,該疾病好發於男性、中老年人、肥胖者、酗酒者、心血管疾病者、下顎短小者及服用安眠鎮定劑之患者,且常伴隨精神不集中、頭痛、口乾、睡著時嗆到或喘氣、脾氣暴躁不易控制等症狀。

倫敦大學研究:每天睡不到5小時  死亡風險恐增25%

倫敦大學研究:每天睡不到5小時 死亡風險恐增25%

隨著年紀增長,睡眠時間縮短是正常的?英國倫敦大學最新研究指出 ,50歲以上成年人如果睡眠時間小於5小時,被診斷出慢性病的風險增加20%。這群睡不到5小時的人,與每天睡眠時間超過7小時的人相比,罹患兩種以上慢性病的風險更要高出40%。

每天喝「柳橙汁」可防癡呆?  醫澄清:除非做到「6件事」 否則效果有限

每天喝「柳橙汁」可防癡呆? 醫澄清:除非做到「6件事」 否則效果有限

據報導稱,每天飲用一杯「柳橙汁」,與罹患失智症機率顯著降低有關。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尤世杰醫師接受專訪指出,該研究由哈佛大學於2018年發表於《Neurology》期刊,針對50歲以上族群進行為期20年的問卷調查,發現每天喝柳橙汁或常攝取蔬果者,失智風險明顯降低25-47%。

不喝水、憋尿超傷身!  醫揭「過動性膀胱」後果:比血尿更慘

不喝水、憋尿超傷身! 醫揭「過動性膀胱」後果:比血尿更慘

上班族、學生因公務繁忙時常憋尿,恐怕將對泌尿道造成嚴重影響?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接受專訪表示,憋尿對男女性的影響不一;大抵而言,長期憋尿容易使「逼尿肌」處於緊繃狀態,久而久之恐造成逼尿肌肥大而失去彈性、初期變得敏感而導致「過動性膀胱」,長期會導致膀胱如同鼓脹的氣球呈現彈性疲乏,最後致使排尿功能變差。

內外痔忍半年用偏方反惡化!女性痔瘡成「難言之隱」

內外痔忍半年用偏方反惡化!女性痔瘡成「難言之隱」

內痔通常無痛,但在排便時會產生鮮紅色的便血。外痔則通常會造成肛門周圍疼痛或腫脹,恐會造成血栓,便會引發「坐立難安」的強烈疼痛。女性尤其是孕婦族群,因子宮膨大、腹壓增加,造成直腸肛門壓力上升,更容易好發痔瘡,但又因為病徵位置私密,多數的女性深受其擾卻不願就醫,常會等到症狀非常嚴重出血、腫脹疼痛時才求助,反而讓它變得更為嚴重,甚至必須得挨刀除痔。

壯陽藥用錯恐傷身、致死?   藥師警告:與「這藥物」併用風險高!

壯陽藥用錯恐傷身、致死? 藥師警告:與「這藥物」併用風險高!

對於有性功能障礙的男性而言,壯陽藥無異是一大誘惑。然而若藥品成分不明,可能傷身又無效,甚至造成身體器官永久損傷或致死風險!為了讓民眾能「性福」又安全,衛福部食藥署邀請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藥劑科潘建文藥師,一同協助民眾釐清壯陽藥的使用方法。

不吃海鮮也可能「痛風」?  放著不管恐影響「下半身」?   醫曝最糟結果:腎臟全壞光

不吃海鮮也可能「痛風」? 放著不管恐影響「下半身」? 醫曝最糟結果:腎臟全壞光

痛風若無及時治療,恐將釀成「洗腎」的風險?衛福部樂生療養院新陳代謝科主任林鴻安醫師表示,診間一60歲患者痛風數年,至診所接受打針、吃藥等療程皆無明顯好轉,且自覺疲倦感越來越重,就醫抽血才發現GFR(腎絲球過濾率)降到20 ml/min/1.73m2 ,竟已罹患「慢性腎衰竭」第4期。

剛回歸健身房又受傷!  他「操過頭」慘跛腳就醫   醫曝最常見「3大運動傷害」

剛回歸健身房又受傷! 他「操過頭」慘跛腳就醫 醫曝最常見「3大運動傷害」

隨著防疫政策鬆綁,不少民眾打滿3劑疫苗後重拾健身運動的習慣。不過,若訓練過度「操過頭」,恐將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醫師表示,診間有一60歲男子因新冠疫情,不久前才重回健身房運動,卻因為訓練過度而罹患「髂脛束症候群」,膝蓋痛到只能跛行就醫。

有沒有「同理心」與性別有關? 小鼠研究:實體接觸能增加「利他行為」

有沒有「同理心」與性別有關? 小鼠研究:實體接觸能增加「利他行為」

對同類抱持「同理心」而產生利他行為,並非人類獨有,連老鼠亦然?社會性自私行為與利他行為的複雜成因,一直是科學關切的對象,國際期刊《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最新研究指出,小鼠是否做出「利他」或「自私」行為,受到對象是否為活體同類以及對象的熟悉程度影響。其關鍵在大腦中的杏仁核、前額葉的神經連結。

吃紅肉易得心臟病,膽固醇不是唯一原因!研究:跟腸道「代謝產物」有關

吃紅肉易得心臟病,膽固醇不是唯一原因!研究:跟腸道「代謝產物」有關

吃肉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原因不只是因為「膽固醇」?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與塔夫茲大學(Tufts University)共同發佈的研究指出 ,以往膽固醇被認為是引發心血管風險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的主要原因,但無法給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全面性解釋,該研究指出腸道在消化肉類食物中所產生的代謝產物可能與心血管疾病有重要關聯。

飲食清淡、三餐正常照樣「胃潰瘍」!   醫揪兇手:原來是喝太多「這種飲料」

飲食清淡、三餐正常照樣「胃潰瘍」! 醫揪兇手:原來是喝太多「這種飲料」

三餐規律、飲食清淡卻仍罹患胃潰瘍,是喝太多「碳酸飲料」惹的禍?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貼文分享,近日有一中年男子因左上腹悶痛求診,發現最近糞便顏色較為深黑,做胃鏡檢查後發現胃裡有大大小小共5處潰瘍和糜爛,甚至有出血痕跡。

聽不懂同事說話恐是「晚發性聽損」!  哪些人應考量植入人工電子耳?

聽不懂同事說話恐是「晚發性聽損」! 哪些人應考量植入人工電子耳?

在職場上忽然聽不清楚、聽不懂同事及身邊人言語,要當心是「晚發性聽損」問題。高雄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黃仲鋒醫師指出,台灣約有一半重度聽損與遺傳基因有關,除了學齡前即發現的兒童病患,部份是在30歲至50歲間逐漸發生的晚發性聽損。若配戴助聽器後仍有50%以上的言語理解及溝通困難,就可評估是否配戴人工電子耳。

天天看手機變笨又變胖? 專家建議「做1件事」放鬆:10分鐘就見效!

天天看手機變笨又變胖? 專家建議「做1件事」放鬆:10分鐘就見效!

愈常分心看手機,愈可能增加情緒失控的風險?活在資訊爆炸的當代,3C裝置上永遠有無數推播、圖文、影音、對話通知,24小時對我們的注意力狂轟濫炸。人們以為大腦擅長多工運作,於是總在不同場合中分心處理各種訊息。但是,分心其實更容易引發情緒失控如發怒,甚至會讓智商暫時退化。

抗骨鬆運動、鈣質、檢查不可少! 維生素D含量第一名魚類是它

抗骨鬆運動、鈣質、檢查不可少! 維生素D含量第一名魚類是它

「隱形殺手」骨質疏鬆症未適當控制,死亡風險恐比癌症更高?10月20日為全球「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症是骨質流失減少,造成骨骼內出現較多且較大的空隙。當骨小梁變細、數目變少,會造成骨皮質變薄,導致骨折風險大幅上升,尤其是脊椎的壓迫性骨折、股骨頸的外傷性骨折。

新冠、流感「雙疫情夾擊」! 營養師:「強化免疫」必吃7種營養素

新冠、流感「雙疫情夾擊」! 營養師:「強化免疫」必吃7種營養素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專家也憂心新冠肺炎、流感病毒「雙疫夾擊」,嚴重損害民眾的身體健康。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呼籲,流感病毒流行季節來臨,首要之務是透過正確的飲食攝取,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建議飲食內容中加入以下7種營養素,以維持基本的免疫力、免受雙疫夾擊之苦。

避免養成「癌前體質」這樣吃!  營養師點名12種「最強防癌食物」

避免養成「癌前體質」這樣吃! 營養師點名12種「最強防癌食物」

2021年國人十大死因「癌症」連40年奪冠,罹癌的年齡逐年下降,平常需透過飲食保養身體,用飲食照顧好自己是最直接的方式。程涵宇營養師表示,可以多攝取具防癌效果的食物,可輕鬆找回健康自癒力,避免癌症找上門。程涵宇營養師進一步列舉12種「防癌食物清單」如下。

採取「生酮飲食」有用嗎?  營養師:「3件事」沒做到恐白做工!

採取「生酮飲食」有用嗎? 營養師:「3件事」沒做到恐白做工!

生酮飲食是近年頗受歡迎的減重方法,但也要小心身體可能悄然出現變化?聯安診所凃淑芬營養師表示,診間不少健檢民眾在抽血檢測時,發現其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跟前次報告相比,有明顯上升趨勢,細問之下才發現有很大比例的民眾正執行生酮飲食。

一變冷、下雨膝蓋就有感?  醫曝「天氣痛」成因:有舊傷、關節發炎更要命

一變冷、下雨膝蓋就有感? 醫曝「天氣痛」成因:有舊傷、關節發炎更要命

適逢秋冬交替時節,不少人天氣一轉冷,關節就會發生「天氣痛」的情況出現,讓民眾備感困擾。衛福部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徐子恆醫師接受專訪指出,天氣痛最主要的成因為天氣變化,導致原有的疼痛症狀惡化。該現象可分為氣溫、濕度、自律神經與心理層面做探討。

比氣象預報還準?  一變冷、下雨關節痛爆! 復健科醫師教7招改善

比氣象預報還準? 一變冷、下雨關節痛爆! 復健科醫師教7招改善

隨著天氣逐漸轉冷,不少民眾容易因天候變化引發關節疼痛,也就是俗稱的「天氣痛」。雙和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徐子恆醫師接受專訪表示,天氣痛與氣溫、濕度變化,以及身體的自律神經失調、心理層面出現變化皆可能有關。若關節已出現明顯疼痛,除了盡速就醫之外,民眾在日常生活中也可採取7種措施,幫助緩解關節不適。

俯首甘為後庭園丁  從立志外科到痔瘡專家/盧延榕醫師專訪

俯首甘為後庭園丁 從立志外科到痔瘡專家/盧延榕醫師專訪

「我想不會有多少醫學院學生,從讀書時就立志成為一個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醫院裡最臭的兩種刀都是我們在開的,基本上就是修水管跟通水肥的概念!」談起成為大腸直腸外科醫師的歷程,盧延榕醫師不改爽朗幽默。臺大畢業卻選擇到榮總擔任住院醫師,在醫學界圈子畢竟相對稀少。他笑説自己有點叛逆,心中自始不改想走外科的初衷,要以雙手直接為病人解決問題。而大腸直腸外科的手術和檢查,正是他一展才華,造福病人的舞台。

入冬警訊!流感、新冠引爆雙疫情?名醫:重症死亡最多增3成

入冬警訊!流感、新冠引爆雙疫情?名醫:重症死亡最多增3成

適逢秋冬交替時節,將進入流感流行期,不少專家擔憂流感與新冠肺炎造成「雙疫情」,呼籲民眾嚴防病毒上身。衞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官、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醫師受訪指出,免疫不佳、高風險族群應盡快施打流感疫苗,避免雙疫夾擊造成「免疫負債」反撲。

車禍後骨盆「粉碎性骨折」讓她長短腳、肌肉萎縮!  4徵兆恐是股骨頭壞死

車禍後骨盆「粉碎性骨折」讓她長短腳、肌肉萎縮! 4徵兆恐是股骨頭壞死

骨折開刀後關節疼痛,竟然是「股骨頭壞死」?一名20歲女大生因上學時發生嚴重車禍,造成左側骨盆粉碎性骨折、髖關節脫臼,經過緊急骨盆血管造影栓塞止血加上骨折復位固定手術才保住一命。不料,在術後復健期間髖關節疼痛加劇,再次經過X光檢查發現是髖關節創傷後「股骨頭壞死」及關節炎,必須進行人工髖關節手術。

疲倦、貧血、肚子變大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醫揭5大徵兆:40到60歲男性要當心

疲倦、貧血、肚子變大是「慢性骨髓性白血病」? 醫揭5大徵兆:40到60歲男性要當心

摸到肚子「硬硬的」勿輕忽,當心是「慢性骨髓白血病」(血癌)徵兆?慢性骨髓白血病初期症狀包括:疲倦、發燒、貧血、體重減輕、脾臟腫大,半數病人可能無症狀,常在健康檢查時被發現白血球飆高、脾臟異常腫大才確診。然近十年病例數成長43%,更在5年內升為男性第9大癌症,值得國人提高警覺。

自閉症是「大腦發炎」所引起?   醫:2-3歲是關鍵期!  「1檢查」速測孩子腦部狀態

自閉症是「大腦發炎」所引起? 醫:2-3歲是關鍵期! 「1檢查」速測孩子腦部狀態

韓劇《非常律師禹英禑》近期在海內外引發熱潮,也讓民眾更加認識有關「自閉症」的相關資訊。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表示,目前醫學上對自閉症的成因尚無定論,普遍認為是生理因素病變導致。不過,自閉症患者近年確診比例年年增高;且根據2020年衛福部統計,確診人數在近20年來成長約8倍之多。究竟自閉症的成因為何?又要如何得知孩子是否罹患自閉症?

「飲」君子注意!   醫警告:每天喝超過「2罐啤酒」  當心「8大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飲」君子注意! 醫警告:每天喝超過「2罐啤酒」 當心「8大心血管疾病」找上門

不少人知道飲酒過量對心臟和整體健康有害,卻不知週末「小酌怡情」也可能造成巨大影響。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醫師表示,雖然週末小酌1、2次較無傷身疑慮,但若長期攝取酒精,可能導致心律不整、高血壓、心肌損傷,以及腦中風、肝臟病與特定癌症。此外,酒精的高熱量也容易導致體重增加,並且降低自制能力,使個人在酒後更難堅持健康飲食計劃。

長新冠影響「人體耗氧量」! 運動無助於康復?  醫:相當於體能「老化15歲」

長新冠影響「人體耗氧量」! 運動無助於康復? 醫:相當於體能「老化15歲」

自疫情大流行以來,不少民眾罹患「長新冠」(Long Covid)後遺症。因症狀廣泛且複雜,涉及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腦神經系統等等,難以有一套客觀測量標準,確定患者是否染病。不過,根據權威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顯示長新冠接受心肺運動測試(CPET),其數值與健康正常人確實有所區別。

用「卸妝油」清粉刺有用?  醫解答迷思:粉刺長更多、皮膚負擔更大!

用「卸妝油」清粉刺有用? 醫解答迷思:粉刺長更多、皮膚負擔更大!

鼻頭上一點一點的黑頭粉刺,看得好心煩?近日網路上所教授的「卸妝油按摩法」,號稱可清除粉刺又不留疤,似乎相當神奇。但這樣真的對皮膚好嗎?用卸妝油清粉刺會有哪些後果?衛福部食藥署與京硯聯合診所皮膚科副院長胡怡萱醫師,一同為愛美的民眾解答真相並解惑。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對抗「長新冠」曙光? 國內研究曝:Omega-3脂肪酸起到「8種正向作用」

隨著疫苗普及、總體免疫力增強、以及藥物治療跟進下,雖然以Omicron為主的全球疫情日漸獲得控制,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得現象。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醫師指出,即使感染新冠肺炎並無「器質性」的後遺症,仍有不少康復者長期飽受疲勞、焦慮憂鬱、全身疼痛等後遺症所苦。

確診後「偏頭痛」大爆發!  吃「3C食物」會更嚴重?  醫警告:只服止痛藥有成癮疑慮

確診後「偏頭痛」大爆發! 吃「3C食物」會更嚴重? 醫警告:只服止痛藥有成癮疑慮

打完疫苗或確診COVID-19,會讓「偏頭痛」發作情況變嚴重?小心只吃止痛藥恐「愈吃愈痛」還會藥物成癮!美國偏頭痛基金會指出,偏頭痛患者確診新冠病毒後更容易出現長新冠症狀,且頭痛次數在1-2月之內可能增加為每月10-15次。醫師提醒,偏頭痛誘發因素眾多,環境、遺傳、食物,壓力、睡眠、氣候都與偏頭痛有關。每周偏頭痛發作1次以上,建議及早至神經內科就醫。

志玲姊姊47歲像20歲!   營養師曝「凍齡秘訣」:原來是做到了「9件事」

志玲姊姊47歲像20歲! 營養師曝「凍齡秘訣」:原來是做到了「9件事」

不少明星藝人外貌姣好、身材勻稱,力求在螢光幕目前展露最好的樣子,如知名藝人林志玲就以其「凍齡」的外貌著稱。高敏敏營養師表示,林志玲之所以能保持年輕美麗,在生活作息與飲食上實是下足了不少功夫。而要學會志玲姐姐的修養之道,重點在自律的生活型態與正確的飲食習慣。高敏敏營養師表示,若想維持肌膚年輕、避免提早老化,愛美的民眾可將以下9大習慣加入日常生活中:每天喝定量水分、少吃加工品、開加濕器幫助保濕、保持運動習慣、睡前抬腿運動、每天做有氧拉筋、每餐吃蔬果、戒除甜食、以低脂點心取代甜點。

冬天喝湯、熱飲太燙會致癌?  國健署示警:超過65度當心「食道癌」風險

冬天喝湯、熱飲太燙會致癌? 國健署示警:超過65度當心「食道癌」風險

食道是食物進入胃腸的必經之道,也因此常暴露於致癌因子及病菌當中,進而產生病變。衛福部國健署指出,食道癌好發於50-70歲,且以男性居多,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指出,長期吸菸、嚼食檳榔和飲酒過量等不良習慣,是增加罹患食道癌風險的危險因子。根據台灣社區世代研究,菸、酒、檳對食道癌之終身風險,有飲酒、吸菸、嚼檳榔者,罹患食道癌的機率分別是沒有者的3.80、2.29、2.62倍。

女性練重訓會「虎背熊腰」? 「那個來」可以上健身房?  專業教練親揭「4大迷思」

女性練重訓會「虎背熊腰」? 「那個來」可以上健身房? 專業教練親揭「4大迷思」

不少女性害怕投入訓練後,會練成「虎背熊腰」,穿衣服會不美觀。健身是否會對女性的體態造成負面影響?World Gym專業教練官林佳欣教練表示,女性若沒有運動或重訓的習慣,不好的體態再加上體脂肪過高,才會導致所謂的「虎背熊腰」。因女性的荷爾蒙影響,相較於男性較不易生成肌肉。除非投入大量訓練、佐以服用大量營養素,長期下來才有機會,否則不需擔心投入重訓後會練成「金剛芭比」。

上班族腰痛、背痛、膝蓋痛有解! 健身教練教「6大動作」助身體校正回歸

上班族腰痛、背痛、膝蓋痛有解! 健身教練教「6大動作」助身體校正回歸

不少年輕上班族因缺乏運動,導致上下樓梯時如同6、70歲的長者,膝蓋、腿部肌群會特別痠痛。World Gym專業教官鄭志威(Jacko)教練表示,膝蓋無力表示周邊肌群並沒有發揮該有的作用,在該情況下又過度使用,易導致膝關節周邊肌群的壓力失衡。

為何運動完一定要進食? 營養師曝好處:促進肌肉修補、體力恢復更快

為何運動完一定要進食? 營養師曝好處:促進肌肉修補、體力恢復更快

運動後是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哪些食物能幫助肌肉修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運動有提高代謝力、減脂、心肺提升等諸多好處。但運動後身體會流失能量、感到疲累;不僅成年人,成長期中的孩童更要注意,孩子們跑跳、打球也會消耗大量體力。而運動後即為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

痔瘡詳解懶人包!  症狀、治療一次看!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手術一定很痛嗎?

痔瘡詳解懶人包! 症狀、治療一次看! 哪些人是高風險群? 手術一定很痛嗎?

痔瘡是在肛門口由包括動靜脈在內的小血管、結締組織及細小平滑肌纖維等構造組成。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上方的痔瘡稱為「內痔」,發生於肛門齒狀線下方到肛門口外則稱為「外痔」,內外痔同時發生稱作「混合痔」,大部份的痔瘡屬於混合痔。

他驅車南下突「心肌梗塞」 竟「強撐百里」才就醫!  醫師搖頭:錯誤示範不要學

他驅車南下突「心肌梗塞」 竟「強撐百里」才就醫! 醫師搖頭:錯誤示範不要學

開車時若出現「突發心肌梗塞」,應立即停止行駛,否則將導致嚴重事故?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表示,日前一名68歲患者自新竹返回台南時,當下出現胸痛不適症狀。因返家心切,吃了幾顆舌下錠趕著上路,開上國道不到10分鐘就出現強烈胸痛、呼吸困難及暈眩等症狀。因北部沒有熟悉的醫院,所以強忍不適開了百里撐到台中急診就醫。經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幸好急救過程相當順利,才能撿回一條命。

「0+7」上路在即!  醫列舉「4重點」:做好風險管理、打完疫苗再出國

「0+7」上路在即! 醫列舉「4重點」:做好風險管理、打完疫苗再出國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自10/13號起,針對國內入境旅客開始實施「入境日快篩後7天自主防疫」(0+7)政策;防疫旅館也將全面退場,改以「集中檢疫所」收容自境外移入的確診者。另外,入境後只要持2天內的快篩陰性證明,自主防疫7天期間可自由外出不受限制。為何鬆綁境外防疫政策已成必然之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發文分析,若太晚開放,經濟韌性可能馬上崩盤。所以開放時程是不能再慢。

汗斑生不停好惱人? 擦錯藥皮膚更脆弱! 醫:認明「單方劑型」較有效

汗斑生不停好惱人? 擦錯藥皮膚更脆弱! 醫:認明「單方劑型」較有效

近期雖已轉涼,但潮濕天氣造成的「汗斑」問題卻仍然無解?衛福部食藥署表示,汗斑雖非嚴重的皮膚疾病,卻會在皮膚表面產生深、淺色斑塊,影響外觀與日常社交活動,成為不少人的困擾!有鑑於此,食藥署與京硯聯合診所皮膚科副院長胡怡萱醫師,一同呼籲民眾正確使用汗斑藥物,來改善皮膚問題。

愛美怕水腫必看!  營養師推「4大天然利尿劑」:咖啡要喝X杯才有效

愛美怕水腫必看! 營養師推「4大天然利尿劑」:咖啡要喝X杯才有效

「水腫問題」往往困擾著許多愛美的女性。其實透過飲食習慣的改善,可以顯著緩解水腫現象?程涵宇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女性生理期的荷爾蒙變化、代謝差、過敏、太少運動都與水腫有關。建議調整日常飲食,讓「天然利尿劑」幫助身體排出多餘水分、並平衡體內的鈉含量。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膽囊「長息肉」該擔心嗎? 嚴重恐有致癌風險? 醫:超過「這公分數」要切除!

若身體裡的「膽囊」出現息肉,是否需擔憂息肉產生病變的風險?基隆長庚醫院肝病防治中心主任錢政弘醫師於社群指出,門診一位男性病患,近日體重圖突然減去4公斤,懷疑是因半年前檢查出「膽囊息肉」所導致。事實上,膽囊息肉和大腸息肉完全不同,病變風險非常低,因此民眾不必過於憂心。

國內逾6成孕婦缺鐵!  營養師示警:準媽咪恐疲勞、貧血、免疫低落

國內逾6成孕婦缺鐵! 營養師示警:準媽咪恐疲勞、貧血、免疫低落

台灣晚婚、晚生情況嚴重,高齡孕婦比例越來越多,母嬰健康風險也相對提高。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35歲以上者的高齡孕婦比例高達3成,且生育年齡有逐年推遲的趨勢,促使國人更加重視孕期健康議題,尤其近日國內疫情仍持續增溫,加上秋冬流感季夾擊,讓許多處於高風險群的孕媽咪們憂心不已,深怕自身及胎兒健康受到影響。

糖尿病患者必讀!  醫曝最新健康指引:生活中要做到「5個S」

糖尿病患者必讀! 醫曝最新健康指引:生活中要做到「5個S」

糖尿病患者不僅得遵循醫囑用藥,平時的生活習慣良好與否,更是病情控制的關鍵要素!萬芳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漢文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糖尿病的治療包含「生活型態的改變」和「血糖藥物」,兩者需同步執行且皆不可偏廢。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照完乳房攝影沒檢查 她全身酸痛驚見癌細胞轉移「全身都是」

台灣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不只是女性癌症首位,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國家提早約十年。一旦腫瘤增長過快或發生轉移,乳癌患者不只要面臨是否選擇乳房「全切除」,還可能在無聲無息間發生癌症轉移全身骨骼,增加致命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舉例,曾有一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攝影後疑似陽性,有顯微鈣化現象而為未進一步檢查,12年後因全身酸痛再接受正子掃描檢查時,驚見全身骨骼都已有癌細胞轉移。提醒女性:如果有乳癌陽性疑慮,務必積極接受進一步詳細診斷,以免癌細胞在無聲無息間擴散轉移。

B群怎麼吃最有效?   8種「維生素B」食物來源、功效一次看懂

B群怎麼吃最有效? 8種「維生素B」食物來源、功效一次看懂

不少上班族會攝取「B群」提振精神。不過,為什麼有些維生素B有提神的效果、有些卻可以睡前服用?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一樣是維生素B,不同種類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以下列舉8種常見的維生素B種類,提醒民眾正確攝取才能達到功效。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時常便祕、腹脹、打飽嗝? 專家呼籲:養成「9習慣」預防消化不良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吃魚真會變聰明?  營養師公布「10大營養魚類」排行:鮭魚竟排不到前3名

吃魚真會變聰明? 營養師公布「10大營養魚類」排行:鮭魚竟排不到前3名

與其透過魚油等保健食品補充營養,不如多吃「深海魚類」補充DHA與EPA?高敏敏營養師透過社群貼文指出,長輩常說「吃魚會變聰明」,主要原因為魚肉中含有豐富的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其中DHA有助於孩童腦部及視力發育、延緩成年人腦部和視力退化,EPA則有抗發炎、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降低慢性病風險等效果。

確診居隔完多久才能做愛?  在家「寂寞難耐」如何排解?  專家答:「自己來」最安全!

確診居隔完多久才能做愛? 在家「寂寞難耐」如何排解? 專家答:「自己來」最安全!

目前國內已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不少男性擔憂染疫後是否將對下半身的「性福」造成影響。性醫學期刊《Sexual Medicine》曾刊載研究指稱,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恐影響陰莖微血管中的「內皮細胞」,造成微血管失能、收縮;而病毒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也是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因子。研究結果顯示,染疫者的勃起功能障礙風險較健康正常人高出20%。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邊緣人更短命? 研究曝「孤獨感」使生物年齡老1.65歲:比吸菸還「折壽」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小症狀恐藏致命危機?  骨髓纖維化十大徵兆:骨痛、皮膚癢、注意力差

小症狀恐藏致命危機? 骨髓纖維化十大徵兆:骨痛、皮膚癢、注意力差

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骨髓纖維化多與基因突變、骨髓間質中的纖維細胞不正常增生有關,導致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工作,常見症狀為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而延誤就醫。

花青素有哪些好處及功效?  和葉黃素差異在哪?  2大「晶亮元素」關鍵分析

花青素有哪些好處及功效? 和葉黃素差異在哪? 2大「晶亮元素」關鍵分析

花青素是讓自然界事物呈現亮麗色彩的關鍵,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呈色物質,在人體中也擔當各種生理活性,屬於生物類黃酮的一種,青春保護力更是維生素E的50倍,能維持健康、青春美麗,以及對晶亮保養也非常的重要。整體而言,花青素對晶亮健康有4大功效:、提升保護力、阻斷光害、提升夜間敏銳度、維持晶亮健康、提升水亮舒適、促進代謝循環、深度滋養晶亮健康。

關節一退化就「回不去了」!  醫示警:年輕人太胖、受外傷恐讓膝蓋「老更快」

關節一退化就「回不去了」! 醫示警:年輕人太胖、受外傷恐讓膝蓋「老更快」

近期若自覺沒走幾步路就開始出現膝蓋疼痛、偶爾蹲下時還會發出「喀喀聲」,須留意可能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徵兆。樂生療養院副院兼長骨科主任周禮智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一般會感到關節疼痛,有時是間歇地隱隱作痛、活動受限,症狀惡化到最後可能會失去活動能力。

擦護手霜還不夠? 手部保養沒做「6措施」 食藥署:恐白忙一場

擦護手霜還不夠? 手部保養沒做「6措施」 食藥署:恐白忙一場

當手部乾燥、粗糙或過度清洗時,肌膚很容易起皺或失去彈性。此時不少民眾會使用「護手霜」做手部皮膚的保養。衛福部食藥署於《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表明,護手霜確實能夠幫助手部的滋潤與保護,但按時清潔、防曬等措施也務必做到位,才能讓護手霜發揮最大的益處。

連老醫師都難分辨? 他頻跑廁所以為「攝護腺肥大」 一檢查驚曝:攝護腺癌第一期了

連老醫師都難分辨? 他頻跑廁所以為「攝護腺肥大」 一檢查驚曝:攝護腺癌第一期了

「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症狀,就連醫學知識豐富的醫師,都很難從症狀分辨差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位68歲、從事醫師工作的患者,近幾年看診時經常頻尿,自覺是攝護腺肥大而求醫,經檢查竟發現攝護腺中約有0.5公分大的腫瘤。經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後,該患者的攝護腺癌完全消失。

看體重、BMI已過時?  每天慢跑不一定會瘦?  醫揭減肥「2大迷思」

看體重、BMI已過時? 每天慢跑不一定會瘦? 醫揭減肥「2大迷思」

你是「假瘦子」還是「真胖子」?過去要衡量自己的體態,通常都是看體重,或是用身高體重換算的BMI指數。不過,以人體健康的角度來看,「體格組成分析」或許是更具參考價值的指標。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洪育忠醫師表示,一味追求體重減輕並不一定健康,例如現代人常見的「肌少症」、「骨質疏鬆」,就可能是體重過輕造成的問題。

8歲前乳房就發育  恐為「性早熟」預兆! 醫示警:少讓孩子接觸「3大物品」

8歲前乳房就發育 恐為「性早熟」預兆! 醫示警:少讓孩子接觸「3大物品」

家中的寶貝女兒尚未達到發育年齡,胸部卻已開始明顯隆起,要注意可能是「性早熟」的表徵?萬芳醫院小兒科醫師林鼎智醫師指出,診間一名女童接受例行健康檢查時,發現除了體重過重外,醫師也注意到其右胸微微突起,觸診明顯感覺到滑動硬塊,原以為僅是過重問題,檢查後確診為「乳房早熟症」。

中西藥別任意混用! 保健食品不該與藥物一起吃? 藥師曝「2大結果」:最慘恐腎臟衰竭

中西藥別任意混用! 保健食品不該與藥物一起吃? 藥師曝「2大結果」:最慘恐腎臟衰竭

近年新冠肺炎肆虐,民眾擔心害怕之餘可能想透過保健食品或中草藥強健體魄,但若對於「交互作用」的概念不甚理解,尤其是長期使用慢性疾病藥物者,併用反而可能導致藥物副作用增加、甚至對身體造成傷害。光田綜合醫院陳西蕙藥師表示,西藥併用中藥、保健食品或食物都可能出現交互作用,呼籲民眾用藥時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