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必讀! 醫曝最新健康指引:生活中要做到「5個S」
糖尿病患者不僅得遵循醫囑用藥,平時的生活習慣良好與否,更是病情控制的關鍵要素!萬芳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漢文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糖尿病的治療包含「生活型態的改變」和「血糖藥物」,兩者需同步執行且皆不可偏廢。
糖尿病患者不僅得遵循醫囑用藥,平時的生活習慣良好與否,更是病情控制的關鍵要素!萬芳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劉漢文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糖尿病的治療包含「生活型態的改變」和「血糖藥物」,兩者需同步執行且皆不可偏廢。
台灣晚婚、晚生情況嚴重,高齡孕婦比例越來越多,母嬰健康風險也相對提高。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35歲以上者的高齡孕婦比例高達3成,且生育年齡有逐年推遲的趨勢,促使國人更加重視孕期健康議題,尤其近日國內疫情仍持續增溫,加上秋冬流感季夾擊,讓許多處於高風險群的孕媽咪們憂心不已,深怕自身及胎兒健康受到影響。
與其透過魚油等保健食品補充營養,不如多吃「深海魚類」補充DHA與EPA?高敏敏營養師透過社群貼文指出,長輩常說「吃魚會變聰明」,主要原因為魚肉中含有豐富的Omega -3不飽和脂肪酸;其中DHA有助於孩童腦部及視力發育、延緩成年人腦部和視力退化,EPA則有抗發炎、預防血栓形成、保護心血管、降低慢性病風險等效果。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不少上班族會攝取「B群」提振精神。不過,為什麼有些維生素B有提神的效果、有些卻可以睡前服用?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一樣是維生素B,不同種類的效果也不盡相同。以下列舉8種常見的維生素B種類,提醒民眾正確攝取才能達到功效。
台灣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不只是女性癌症首位,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國家提早約十年。一旦腫瘤增長過快或發生轉移,乳癌患者不只要面臨是否選擇乳房「全切除」,還可能在無聲無息間發生癌症轉移全身骨骼,增加致命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舉例,曾有一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攝影後疑似陽性,有顯微鈣化現象而為未進一步檢查,12年後因全身酸痛再接受正子掃描檢查時,驚見全身骨骼都已有癌細胞轉移。提醒女性:如果有乳癌陽性疑慮,務必積極接受進一步詳細診斷,以免癌細胞在無聲無息間擴散轉移。
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骨髓纖維化多與基因突變、骨髓間質中的纖維細胞不正常增生有關,導致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工作,常見症狀為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而延誤就醫。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目前國內已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不少男性擔憂染疫後是否將對下半身的「性福」造成影響。性醫學期刊《Sexual Medicine》曾刊載研究指稱,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恐影響陰莖微血管中的「內皮細胞」,造成微血管失能、收縮;而病毒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也是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因子。研究結果顯示,染疫者的勃起功能障礙風險較健康正常人高出20%。
花青素是讓自然界事物呈現亮麗色彩的關鍵,是植物中最主要的呈色物質,在人體中也擔當各種生理活性,屬於生物類黃酮的一種,青春保護力更是維生素E的50倍,能維持健康、青春美麗,以及對晶亮保養也非常的重要。整體而言,花青素對晶亮健康有4大功效:、提升保護力、阻斷光害、提升夜間敏銳度、維持晶亮健康、提升水亮舒適、促進代謝循環、深度滋養晶亮健康。
近期若自覺沒走幾步路就開始出現膝蓋疼痛、偶爾蹲下時還會發出「喀喀聲」,須留意可能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徵兆。樂生療養院副院兼長骨科主任周禮智醫師指出,退化性膝關節炎的患者一般會感到關節疼痛,有時是間歇地隱隱作痛、活動受限,症狀惡化到最後可能會失去活動能力。
當手部乾燥、粗糙或過度清洗時,肌膚很容易起皺或失去彈性。此時不少民眾會使用「護手霜」做手部皮膚的保養。衛福部食藥署於《藥物食品安全週報》表明,護手霜確實能夠幫助手部的滋潤與保護,但按時清潔、防曬等措施也務必做到位,才能讓護手霜發揮最大的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