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完別只看體重計!「最大心率」達標訓練效果更好? 專家:每分鐘心跳至少XX下
採取跑步時的「心率高低」,與運動後的訓練效果息息相關?據了解,心率的高低可以衡量個人在運動過程中的鍛鍊程度;而透過追蹤心率,也有助於人們在最大限度下實現減重或健身目標。
採取跑步時的「心率高低」,與運動後的訓練效果息息相關?據了解,心率的高低可以衡量個人在運動過程中的鍛鍊程度;而透過追蹤心率,也有助於人們在最大限度下實現減重或健身目標。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全球死亡的第一大危險因子,其中「高血壓」更影響著13億人口的安危,患有高血壓者更可能面臨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不過,近期刊載於《Hypertension Research》的研究發現,台灣常見的水果「李子」(Plum)中,含有豐富的抗氧化物質,或許有助降低高血壓的患病機率。
適度地使用色情內容如成人影片能夠抒發性慾;然而若觀看次數過多、甚至有「色情成癮」狀況,要注意可能與潛在的心理問題有關?《Journal of Sex & Marital Therapy》刊載研究表明,色情內容的使用時間越長、可能導致主觀幸福感降低,使用者也更容易有孤獨感與對親密關係的恐懼。
近年討論度高的「肌少症」,竟會增加慢性疾病及死亡風險?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弘毅所長提出,透過早期發現「力弱症」(Dynapenia),能更有效評估預防肌少症(Sarcopenia),力弱症是指肌肉量正常,但肌肉力量下降或肌肉功能降低。
據國發會資料顯示,台灣2025年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每4位65歲以上老人有1位有認知衰退狀況,年紀愈大盛行率愈高。更有研究指出,隨著年紀的增加,大腦認知功能在40-50歲開始有退化的現象。
「夜貓子」會比習慣早起的人更短命嗎?《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較晚就寢者相較早早就入睡的族群,死亡風險確實可能增加;潛在原因可能是吸菸、酗酒等壞習慣所導致。最晚睡者與較早就寢者相比,死亡風險可能高出21%。
「性行為」究竟能否幫助睡眠,是學界過往爭辯許久的議題之一。如今刊載於《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的研究證實,性行為確實可能有助縮短「睡眠潛伏期」、幫助更快入眠。
近年經由媒體、出版刊物廣泛報導,「高敏感人格」成為社群熱門議題,不少家長擔心孩子屬於「高敏感人格」或是有潛在的「亞斯伯格症」,可能導致課業、社交生活困難,甚至影響未來職涯發展。
想要吃得營養均衡,對於習慣依賴超商食品、速食的外食族或上班族而言,往往十分困難。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外食族想吃得營養均衡,事實上將每餐攝取內容分為5類,再逐項進行搭配,就可以確保餐時內容較為均衡健康,從而避免久坐、缺乏運動對身體的危害。
在我們每天的生活中,無論是走路、跑步,還是簡單的站立,我們經常無意識地依賴一種強而有力的結構,那就是人體的「阿基里斯腱」。這條全身最大的肌腱,不僅支撐著我們的身體重量,讓我們可以順暢地用腳尖站立、伸展和行走,卻也因為其不具有「纖維腱鞘」保護,成為易受傷害的部位。
炎炎夏日換季時發現之前的牛仔褲穿不上去?感覺肚子多了一堆肥肉,腰圍不知不覺大了一圈?努力執行減重計畫卻發現頻頻卡關?聯欣診所李亮儀營養師表示,若有上述問題者建議先檢視自己的生活型態,並藉由基本的血液檢查包含了肝、腎指數、甲狀腺功能是否正常。
夏天長時間吹冷氣,竟會吹出「冷氣病」、導致一連串的身體問題?奇美醫院中醫部總醫師許晉嘉中醫師表示,此前診間有1名6歲男性孩童,因異位性皮膚炎及鼻過敏到門診治療,治療後原已相當穩定,數月未再發作。豈料近日回診時,媽媽表示男童最近皮膚又開始搔癢、症狀開始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