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晨跑超傷心血管? 國健署示警跑者:2時段出門最危險

寒流清晨運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跑者,冬季運動應避免「清晨」和「傍晚」這兩個溫度最低的時段。國健署建議遵守「身體保暖、充足熱身、補充水分、調整時間」4大原則,並呼籲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覺,運動時結伴同行以相互關照。此外,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逐步回暖,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及相關健康風險。

閱讀更多 »

準媽媽必看!  專家揭5大待產包必帶品,僅「一卡行李箱大小」隨時帶著走

準媽媽準備待產包是迎接新生命的重要一步,環球敦品產後護理之家建議,最晚在懷孕36週前備齊。待產包需包含以下五大必備物品:生產文件如身分證、健保卡、媽媽手冊等;個人物品如貼身衣物、免洗內褲、保溫杯等;產後護理包包含產褥墊、哺乳內衣、乳頭修護產品等;泌乳用品如卵磷脂;寶寶用品如外出服、包巾、奶瓶等。環球敦品泌乳顧問陳思庭表示則表示,吸乳器建議視產後需求再決定,避免乳房水腫或發炎問題。

閱讀更多 »

劉家昌肺癌腦轉移病逝!「1標靶新藥」最有效卻未納健保,醫嘆:癌友恐同病不同命

知名藝人劉家昌因肺癌腦轉移病逝引發關注,台北慈濟醫院黃俊耀醫師指出,罕見的Exon 20基因變異患者目前健保僅有化療可用,治療效果有限,且無法負擔自費標靶藥者恐陷「同病不同命」困境。EGFR突變治療因第三代標靶藥物給付而大幅提升,但Exon 20患者仍需依賴化療。專家呼籲政府重視癌症新藥政策,接軌國際加速標靶藥物可近性,以完善肺癌精準治療並減少無效醫療的發生。

閱讀更多 »

男大生從小臉爛到大! 醫用「2招」根除陳年痘疤:搭配雷射效果更好

奇美醫院鄭百珊醫師透過口服A酸和外用藥膏治療青春痘,並搭配皮秒雷射與二氧化碳飛梭雷射改善凹痘疤,成功幫助19歲男大生恢復自信。鄭醫師強調早期介入治療的重要性,澄清A酸與雷射可併用,不僅能控制痘痘發炎,還能有效預防痘疤生成。針對不同痘疤類型,綜合運用微針電波、化學換膚等療法達到最佳效果,建議患者勿盲信網路偏方,應諮詢專業皮膚科醫師以免症狀惡化。

閱讀更多 »

作家瓊瑤驚傳離世! 心理師籲:親友出現「6大異常行為」,需注意是輕生警訊

知名作家瓊瑤於12月4日辭世,消息震驚社會並引發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若親友出現生活習慣紊亂、濫用酒精藥物、社交退縮、過度失望等異常行為,甚至表現出對未來的無望感或分送珍愛物品等行為,可能隱藏輕生風險。特別是當他們反覆說出「活著好累」、「做人真難」等語句時,應高度警惕,並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關懷與陪伴。

閱讀更多 »

網瘋傳「按摩、食療」改善夜尿? 專家打臉:根本沒用! 錯誤資訊恐獲百萬流量

夜尿症影響睡眠和健康,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與蒙恩理事長提醒勿輕信網傳按摩或食療能解決夜尿問題,夜尿多由腦下垂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與膀胱或腎臟問題無關。若每晚夜尿超過2次,應依「夜尿23醫」口訣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夜尿不僅增加跌倒與車禍風險,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項健康問題,透過專業診治及調整生活習慣可顯著改善症狀,保障身心健康。

閱讀更多 »

冬天吃鍋不再怕高熱量! 營養師揭3妙招,爆卡鍋物秒變健康餐

隨著天氣轉冷,火鍋成為冬季暖身首選。面對薑母鴨、羊肉爐、麻辣鍋等台灣人最愛鍋物,張語希營養師提醒選擇瘦肉部位、搭配蔬菜並避免過量。對於麻辣鍋,更推薦與清湯混搭,減少紅肉與內臟攝取,避免使用沙茶醬、豆瓣醬等高鈉醬料,並多選蔬菜如白菜、菠菜、菇類,或豆腐等健康豆製品。

閱讀更多 »

只需要一滴血! 「小質譜檢測」技術正夯,3分鐘全面了解健康狀況

台灣醫療科技展即將於2024年12月5日至12月8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行,屆時將展示最新的小質譜檢測技術,這項技術由雷文虎克開發,僅需一滴血三分鐘即可掌握代謝健康。展會提供現場檢測體驗及營養師諮詢,並舉辦腸道健康專題講座,邀請吳明賢、葉天忻等專家探討預防醫學新趨勢。執行長徐丞志強調,早期監測與個性化健康建議可有效降低慢性疾病風險,助力健康長壽。科技展呈現未來健康管理模式,邀請民眾參與體驗個人化健康管理新契機。

閱讀更多 »

天一冷血壓就飆高? 一票人在家都量錯! 醫提醒:多做這3件事數據恐失準

高血壓若控制不當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三軍總醫院吳立偉醫師於老五老基金會石碇日照中心進行衛教活動,強調藥物治療與日常管理的重要性。他建議患者遵循「722原則」進行居家血壓監測,並與醫師充分溝通病情與用藥反應,選擇含CCB與ACEi的複方藥物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此外,透過得舒飲食(DASH)、規律運動、戒菸限酒及壓力管理,患者可提升生活品質並預防併發症。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