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電波月搜尋量破萬!「定錨式拉提」精準高效免敷麻,醫:認明原廠標籤勿入山寨陷阱

隨著非侵入式拉提療程需求激增,「鳳凰電波」在台灣醫美市場中依然佔據霸主地位,每月Google搜尋量高達近兩萬次。根據國際醫美市場報告,亞太地區的電波療程成長迅速,台灣因醫療技術先進及高齡化社會而成為熱點。在第29屆秋季美容醫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粹究美學楊仕安院長分享了「定錨式拉提」的療程技術,並強調選擇原廠認證設備的重要性,避免使用仿冒產品影響效果及安全。

閱讀更多 »

2年減重白忙一場! 一檢查是「1疾病」害慘她 治療後3個月竟瘦X公斤

一名35歲女性經過兩年嘗試168斷食、運動和減重藥物後,體重不僅未減反而持續增加。經醫師診斷後發現,她罹患「代謝症候群」合併「甲狀腺機能低下」。治療甲狀腺問題後,輔以減重藥物,短短三個月成功減重六公斤。醫師提醒,超過三分之一的成年人面臨代謝症候群風險,這不僅增加三高的機率,還影響心理健康。正確體重管理、均衡飲食和適當運動是預防代謝症候群的關鍵。

閱讀更多 »

運動、久坐都會導致肌肉痠痛? 除了貼痠痛貼布,還可以做8件事緩解

運動後肌肉痠痛該如何緩解?衛福部食藥署提供幾個有效方法:冷敷可以減緩發炎,熱敷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按摩能幫助肌肉放鬆,簡單的伸展運動可減輕僵硬。運動後多喝水能促進代謝,補充營養與蛋白質有助於加速肌肉恢復,充分休息也是關鍵。此外,當肌肉痠痛嚴重時,可以使用非處方止痛藥如乙醯胺酚或非類固醇抗發炎藥。

閱讀更多 »

矯正牙齒「非拔牙不可」? 醫揭真相:取決於2大關鍵

牙齒矯正是否需要拔牙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高雄誠心牙醫診所齒顎矯正醫師許慈娟指出,拔牙的決定取決於兩大關鍵:口腔空間與齒列凌亂的程度。如果齒列不整齊,或者患者有嘴凸、暴牙的情況,拔牙可以提供空間以排整齊齒列,並改善牙齒角度。此外,智齒的拔除則依據口腔空間與智齒的健康狀況,若智齒不影響清潔與齒列移動,可不必拔除。 矯正計畫需根據患者個別情況量身訂做,綜合考慮外觀、咬合、牙齒健康以及患者需求。許慈娟醫師建議,與專業醫師充分討論能夠制定最適合的治療計畫,幫助患者獲得理想的微笑曲線。

閱讀更多 »

黃斑部病變患者福音! 「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納健保 專家:最久可4個月治療一次

我國約690萬人因眼科疾病就診,其中黃斑部病變是年長者視力健康的重大威脅之一。根據健保統計,50歲以上的眼科就診者占高比例,尤其是偏鄉地區。為提升偏鄉長者的眼科檢查率,中華民國愛盲協會攜手台灣羅氏推動公益黃斑部病變篩檢活動,並引入新一代「雙機轉」眼內注射藥物,已納入健保給付,幫助患者每4個月治療一次,有效控制病情,避免永久性視力損傷。

閱讀更多 »

睡得好壓力自然會少! 醫揭3招翻轉「高壓體質」:不只運動有用

壓力管理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指出,長期壓力會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引發心血管、消化系統等健康問題。為改善高壓體質,蘇醫師建議三招:規律作息、適當運動、正念思考,這些習慣有助於平衡荷爾蒙、消耗壓力荷爾蒙、並以積極心態應對生活變化。此外,若仍感到壓力過大,建議進行專業檢查,如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以全面調整健康狀況。

閱讀更多 »

不只年紀大! 女性擁「1問題」也會不孕? 醫:7族群應盡早考慮人工生殖

隨著女性晚婚晚育現象加劇,年齡不再是唯一影響生育的因素。TFC臺北婦產科診所何彦秉醫師指出,許多女性因子宮內膜異位症、巧克力囊腫等婦科疾病,生育機會大減,應及早就醫與生殖醫師討論人工生殖技術。透過「胚胎染色體檢查」和「AI智慧選胚」技術,能大大提高受孕成功率。此外,何醫師強調,7類女性包括高齡、不明不孕、免疫疾病者等,應盡早考慮人工生殖療程,掌握生育黃金期。

閱讀更多 »

N+恩牙醫聯盟再創《健康N美醫學聯盟》造福中永和 整合各科醫療提供專精的診療服務

N+恩牙醫聯盟攜手多間醫療診所組成《健康N美醫學聯盟》,致力於提升中永和地區的醫療照護品質。該聯盟包括牙科、婦產科、耳鼻喉科、美學診所等多科診所,並舉辦中秋節遊園會活動,透過義診與健康講座等形式,推廣健康保健理念,加強與在地居民的聯繫。聯盟執行長鄭哲偉醫師表示,整合過程充滿挑戰,但希望透過聯盟擴大服務,深化醫病關係。

閱讀更多 »

嚇到不敢哺乳! 產後胸部下垂怎麼辦? 醫揭2招拯救「布袋奶」

許多媽媽擔心產後胸部下垂和萎縮的問題,尤其在懷孕與哺乳後,胸部會失去豐滿度與彈性。粹究美學乳房外科醫師蔡昀達解答,產後胸部變形的原因並不僅僅是哺乳所致,還受體質、年齡、孕期體重增加等多因素影響。針對下垂和萎縮問題,蔡醫師提供兩種解決方案:對於胸部萎縮的女性,隆乳手術能恢復豐滿感;對於胸部下垂者,提乳手術能改善乳房外觀,讓胸部恢復堅挺與支撐力。

閱讀更多 »

議員許家蓓罹「最惡婦癌」病逝! 子宮內膜癌如何預防? 醫揭10大高風險群

台北市議員許家蓓因子宮內膜癌病逝,婦科惡性癌症的發生率逐年上升,專家提醒應關注高風險族群,包括肥胖、糖尿病、未生育者及長期雌激素刺激的女性。子宮內膜癌常以不正常出血為早期症狀,及時就醫檢查十分重要。手術是主要治療方式,早期發現有較高治癒率,並可減少復發風險。為降低風險,應保持健康體重,避免高熱量飲食,並定期檢查和回診追蹤健康狀況。

閱讀更多 »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罹病壓力「僅次於癌症」! 醫曝:「3要1不」原則有望清零病灶

慢性自發性蕁麻疹(CSU)是一種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自體免疫疾病,壓力可能導致病情加重。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陳俊賓醫師強調,這種疾病可能長期困擾患者,症狀包括紅、腫、癢,並可能影響工作、心理健康,甚至親密關係。透過「三要、一不」原則:要及時就醫、持續治療、與醫師回饋,不依賴類固醇治療,配合多元治療方法如生物製劑,患者有望快速清零症狀。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