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置換人工膝關節最怕手術失敗? 醫:導入機器手臂+精準切骨是趨勢
膝蓋活動時經常發出「喀喀聲」嗎?如果加上O型腿、肥胖、經常久蹲等問題,當心提早出現膝蓋疼痛,更可能變成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表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以2300萬人口推估,台灣約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隨膝關節日漸退化,可能引發關節僵硬、疼痛、腫脹甚至關節變形,影響正常走路能力。
膝蓋活動時經常發出「喀喀聲」嗎?如果加上O型腿、肥胖、經常久蹲等問題,當心提早出現膝蓋疼痛,更可能變成嚴重的「退化性關節炎」!臺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王證琪醫師表示,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高達15%,以2300萬人口推估,台灣約有350萬人受膝關節退化所苦。隨膝關節日漸退化,可能引發關節僵硬、疼痛、腫脹甚至關節變形,影響正常走路能力。
確診後即使幸運地沒有罹患長新冠,但身體的免疫系統卻已悄然發生變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發文表示,國外有不少確診者康復後接連感染流感、呼吸道融合病毒。已有專家認為,確診新冠造成的免疫系統變化,可能導致個人面臨其他傳染病的風險。
根據2020年腎病年報,全台透析人數高達84,615人,為避免腎功能惡化至進入洗腎,早期慢性腎臟病的防治觀念更形重要。台灣腎臟醫學會黃尚志理事長指出,臺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約12%,而患者瞭解腎臟病的比例僅3.5%,即96%患者並不知道自身腎臟有問題,其中,三高族群佔比過半,如何增加國人對早期腎臟病認知率是當務之急。
台灣糖尿病人口逐年上升,目前盛行率約11%、人數逼近240萬。糖尿病關懷基金會董事長蔡世澤醫師指出,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息息相關,糖尿病人發生冠心症與心衰竭的機會超過2倍,而國人新增洗腎人口有超過4成源自糖尿病,是新發生洗腎的最大主因。當糖尿病一旦進展為晚期腎病,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