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幹細胞移植治癒HIV!有血癌或嚴重血液疾病才適合?未來曙光在2關鍵
近期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正式發表第三例經由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癒愛滋病與白血病的「杜塞道夫病人」的男性病例報告。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錦鈿受訪表示,隨著病毒研究與藥物發展,現今HIV感染者絕大多數可透過用藥穩定控制,幹細胞移植除了具有一定條件限制,更需面臨移植後的排斥與感染風險,並非普遍適用的治療方法。
近期國際期刊「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正式發表第三例經由幹細胞移植,成功治癒愛滋病與白血病的「杜塞道夫病人」的男性病例報告。對此,國立陽明交通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兼所長王錦鈿受訪表示,隨著病毒研究與藥物發展,現今HIV感染者絕大多數可透過用藥穩定控制,幹細胞移植除了具有一定條件限制,更需面臨移植後的排斥與感染風險,並非普遍適用的治療方法。
全球幹細胞療法臨床試驗共有973項,包括癌症、脊髓損傷、腦中風、漸凍症、失智症、骨關節炎、帕金森氏症、紅斑狼瘡以及卵巢早衰等多種疾病,台灣衛福部也開放《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開放細胞治療技術成為許多難治疾病的新曙光。其中,周邊血液造血幹細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的擴增技術,CD34+ HSCs (造血幹細胞)小於5%經過3周培養後可達純度90%以上,可應用於幹細胞治療,也可分化成免疫細胞,應用於免疫療法,或可以做其他實驗用如標靶藥物篩選研究、移植入小鼠作藥學驗證。
幹細胞可以取代人體持續老化的細胞,同時能修復細胞組織損傷,所以,儲存自己年輕健康的幹細胞,在需要時回輸在自己身上有助於對抗衰老、調節免疫甚至治療疾病,是當前最受科學注目的尖端醫療技術之一。林凱信教授表示「細胞是珍貴的健康資產,在儲存細胞的過程中包含取樣、檢測、分離、凍存、運輸到確保臨床使用時的安全性及療效等,都需要有完整而嚴密的環節。所以選擇細胞庫,需要從實驗室的實力背景、細胞製成的標準化、細胞品質的管理系統,甚至要擁有醫療與實驗室專家支持,同時更需符合衛福部國家級 GTP 細胞保存庫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