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RAX


骨鬆並非老年人專利? 她一測發現骨密度「比婆婆還低」! 專家揭7大極高風險群
2023 年 5 月 11 日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骨鬆患者也逐年增加。「骨質疏鬆症」為骨骼微細結構發生破壞,導致骨骼脆弱、骨量減少或骨密度下降,尤其是女性在停經後,因雌性激素分泌急速降低,骨質流失速度會迅速上升。骨鬆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也因「矮、駝、痛」與老化症狀類似,往往等到骨折發生並就醫才驚覺自身骨密度過低、確診骨質疏鬆症。

皮膚鬆弛骨頭跟著鬆? 骨鬆恐讓骨骼「一斷再斷」? 醫曝「2治療」降低骨折風險
2022 年 9 月 22 日
若發現臉上「皺紋變多」,甚至出現駝背、下背疼痛等徵兆,要注意可能為「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前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常被稱做「隱形殺手」,初期並無明顯症狀。若民眾出現「駝背」、「比原先身高矮4公分以上」,以及「經常下背疼痛」3大徵兆,需提高警覺並就醫治療。

骨質疏鬆症讓她5年脊椎斷5次! 骨鬆徵兆「7中1」就要小心
2021 年 12 月 17 日
國民健康署調查顯示,骨質疏鬆症為65歲以上銀髮族常見慢性病第4名,且隨著年紀增加,骨鬆患者人數也隨之攀升。即使民眾對骨鬆的普遍認知度高,卻鮮少主動篩檢,更對骨折風險毫無警覺,往往在發生意外就醫時,才發現自己早已罹患骨質疏鬆。骨鬆極高骨折風險族群可優先使用「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以快速提升骨密度和降低骨折風險。目前骨鬆藥物在健保給付已趨為完整,促進骨質生成藥物也有了不同的選擇,對於極高骨折風險患者而言,提供更積極且方便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