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疲勞、腦霧是微血栓塞大腦? 專家揭「長新冠」3大致病可能
COVID-19影響全世界將近三年。對許多人而言,染疫確診後只要適當休息、治療,症狀康復後便能回到正常生活。然而,不少確診者的惡夢,卻是在病毒感染康復之後才開始。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專文報導指出 ,從病毒大流行伊始就有科學家陸續發現「長新冠」可能造成持續性症狀,並努力探索其背後發生成因。截止目前,引發「長新冠」的後遺症有三種可能理論:第一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微小血栓,第二是病毒殘留在體內並持續複製,第三則是染疫引起的免疫異常。
COVID-19影響全世界將近三年。對許多人而言,染疫確診後只要適當休息、治療,症狀康復後便能回到正常生活。然而,不少確診者的惡夢,卻是在病毒感染康復之後才開始。權威學術期刊《SCIENCE》專文報導指出 ,從病毒大流行伊始就有科學家陸續發現「長新冠」可能造成持續性症狀,並努力探索其背後發生成因。截止目前,引發「長新冠」的後遺症有三種可能理論:第一是病毒感染造成的微小血栓,第二是病毒殘留在體內並持續複製,第三則是染疫引起的免疫異常。
猴痘疫情持續炎燒,不只科學家們關注傳染態勢,部份國家已開始施打牛痘疫苗作為防範手段。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數據,截至6月6日為止,在全球非猴痘流行區的29個國家已傳出1,019起確診及疑似猴痘感染的病例,其中以英國302例最多,其次則為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德國。
LDL低密度脂蛋白又被稱為「壞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發生有緊密關連。究竟LDL應該控制在多少以下最健康?新光醫院心臟內科科主任洪惠風醫師在社群發文指出,美國現代心臟學之父尤金‧布朗渥(Eugene Braunwald)90幾歲時仍活力充沛、腦筋活絡,更曾表示LDL「大於50都是毒」,與一般人認為LDL只要控制在100多以下差異慎大。
很多民眾覺得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無關痛癢,其實,台灣的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膽固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國人高血脂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黃柏勳教授表示,根據國健署2017年至2022年的台灣三高盛行率數據,20-49歲的青壯年族群有高血脂問題達到11.5%,每10個人就有1個高膽固醇。40-64歲更嚴重,有32.6%屬於膽固醇超標,等於3個人當中就有1個高血脂。65歲以上盛行率更達到37.9%。
冬天在家耍廢追劇,記得不定時起來走走!《歐洲預防心臟病學雜誌》(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近期刊登的研究表明,長時間追劇、緊盯螢幕又久坐不起超過4小時以上,恐將增加血栓、靜脈栓塞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