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金森氏症非藥物治療新曙光!「神波刀」免開刀顫抖症狀當天改善
巴金森氏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無論是顫抖(多為靜止型顫抖)或步態凍結等症狀,都可能使病人難以維持正常生活。巴金森氏症是因中腦黑質的細胞退化,大腦無法分泌足夠多巴胺,進而導致基底核迴路功能異常,無法正常調控肢體動作。雙和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專科主任羅偉倫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指出,多巴胺藥物能顯著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仍部分患者因藥效波動或是頑固型顫抖的問題,生活功能將受到顯著影響。
巴金森氏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之一,無論是顫抖(多為靜止型顫抖)或步態凍結等症狀,都可能使病人難以維持正常生活。巴金森氏症是因中腦黑質的細胞退化,大腦無法分泌足夠多巴胺,進而導致基底核迴路功能異常,無法正常調控肢體動作。雙和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專科主任羅偉倫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指出,多巴胺藥物能顯著改善巴金森氏症的症狀,仍部分患者因藥效波動或是頑固型顫抖的問題,生活功能將受到顯著影響。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
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郭馥瑄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至於腦部為何退化、在何時退化,仍有待醫學研究釐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50-60歲,診斷年齡平均約60歲左右;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