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歲以上國人主要死因是「它」! 最新十大死因公布:「新冠肺炎」掉出前五名
衛福部近日公布2023(民國112年)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相較於2021-2022年受新冠影響,共計增加24,266人死亡;2022至2023年間則減少2,863人(-1.4%),推測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染疫人口降低有關。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口880.7人,較去年下降1.5%。
衛福部近日公布2023(民國112年)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相較於2021-2022年受新冠影響,共計增加24,266人死亡;2022至2023年間則減少2,863人(-1.4%),推測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染疫人口降低有關。死亡率則為每十萬人口880.7人,較去年下降1.5%。
依據衛福部109年最新的癌症登記報告,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較108年增加725人,全癌症的標準化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311.3人,較108年下降4.6人。109年全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4歲,與108年相同,各主要癌症發生年齡中位數,除了大腸癌、肺癌及子宮頸癌延後1歲,皮膚癌早1歲,其餘與108年相同。
台灣乳癌發生率居高不下,不只是女性癌症首位,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國家提早約十年。一旦腫瘤增長過快或發生轉移,乳癌患者不只要面臨是否選擇乳房「全切除」,還可能在無聲無息間發生癌症轉移全身骨骼,增加致命風險。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陳守棟醫師舉例,曾有一名乳癌患者接受乳房攝影後疑似陽性,有顯微鈣化現象而為未進一步檢查,12年後因全身酸痛再接受正子掃描檢查時,驚見全身骨骼都已有癌細胞轉移。提醒女性:如果有乳癌陽性疑慮,務必積極接受進一步詳細診斷,以免癌細胞在無聲無息間擴散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