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冷汗

一看盤就胸悶、冒冷汗? 恐是大腦「撐太久」扛不住了! 醫教4招關掉焦慮情緒

股市震盪易誘發「中樞敏化症候群」,臺北榮總張家銘醫師提醒,胸悶、冒冷汗、失眠等症狀可能來自大腦過度警覺,並非單純自律神經失調。神經系統過度靈敏,使身體誤以為處於危機中。張醫師建議:固定睡眠、遠離焦慮資訊、營造安全感、練習正向對話,可協助大腦重設「安全閾值」,恢復神經平衡。若症狀持續,應盡早就醫。

閱讀更多 »
42歲男不抽菸竟突發「心室顫動」險喪命!  醫師呼籲:中生代超過「這歲數」就要小心

42歲男無家族史不抽菸也「心室顫動」! 醫示警:發作恐在10分鐘內致命

心血管疾病並非老年人的專利,中壯年族群如遇突發性「心室顫動」,也可能引起嚴重後果、甚至有猝死風險?臺中醫院急診室主任陳大中醫師表示,心肌梗塞所導致的心室顫動,容易使心臟產生「不規則跳動」,無法有效率地將血液注入各部位、使全身都壟罩在缺氧的風險下。

閱讀更多 »
劉文正驚傳罹患「心肌梗塞」! 逾5成患者到院前死亡? 醫警告:寒流並非唯一風險

巨星誤傳罹患「心肌梗塞」! 逾5成患者到院前死亡? 醫警告:寒流並非唯一風險

被譽為「華語歌壇偶像」始祖的一代巨星劉文正,近日驚傳已在去年11月於美國逝世。雖然死訊尚待進一步確認,但其「心肌梗塞」心肌梗塞的病情,也重新獲得大眾關注。哪些族群需要特別預防心肌梗塞的風險?民眾又可以採取哪些預防措施讓人放「心」?請見《潮健康》的整理報導。

閱讀更多 »
長新冠又有新症狀? 重症醫示警:「躺平後起身」易頭暈、心悸、冒冷汗

長新冠又有新症狀? 重症醫示警:「躺平後起身」易頭暈、心悸、冒冷汗

確診新冠後引起之後遺症「長新冠」(Long Covid),不僅容易造成疲倦、腦霧、嗅味覺喪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甚至有罹患「姿勢性心搏過速症候群」(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的風險?根據荷蘭研究團隊發布於《MDPI》的論文,長新冠患者從仰臥姿勢直立後,出現POTS症狀者為100%。

閱讀更多 »
他驅車南下突「心肌梗塞」 竟「強撐百里」才就醫!  醫師搖頭:錯誤示範不要學

他驅車南下突「心肌梗塞」 竟「強撐百里」才就醫! 醫師搖頭:錯誤示範不要學

開車時若出現「突發心肌梗塞」,應立即停止行駛,否則將導致嚴重事故?光田綜合醫院心臟內科邱一騏醫師表示,日前一名68歲患者自新竹返回台南時,當下出現胸痛不適症狀。因返家心切,吃了幾顆舌下錠趕著上路,開上國道不到10分鐘就出現強烈胸痛、呼吸困難及暈眩等症狀。因北部沒有熟悉的醫院,所以強忍不適開了百里撐到台中急診就醫。經診斷確診為急性心肌梗塞發作,幸好急救過程相當順利,才能撿回一條命。

閱讀更多 »
運動後喝冰水、泡冷泉易心律不整猝死?  胸口「痛如刀割」是危險徵兆?

運動後喝冰水、泡冷泉易心律不整猝死? 胸口「痛如刀割」是危險徵兆?

近日臺灣各家媒體報導,中國福建近期傳出一起19歲青少年運動喝冰水猝死的個案。在劇烈運動後馬上喝冰水,真會造成血管收縮、導致心血管問題猝發?在運動時發生哪些身體變化,應該立即停止並就醫檢查?光田醫院大甲院區心臟科主治醫師曾敏昇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喝冰水造成心血管疾病的說法,在目前文獻資料來看證據力並不充足。但確實有部份專家認為飲用冰水與神經反應之間的關連,可能導致心臟節律異常,出現心臟亂跳、心律不整等情況。

閱讀更多 »
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一上車空調開最強 26歲男竟「心肌梗塞」! 醫曝關鍵因子:肥胖、三高要注意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特定族群若處於極端的溫度環境中,如辦公室、住家、自駕車或捷運等處,要當心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閱讀更多 »
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造成? 胃食道逆流也會造成心臟負荷?

胸悶、胸痛是什麼原因造成? 胃食道逆流也會造成心臟負荷? 心跳超過「X下」就是心律不整?

近期不少民眾因打完疫苗後,突然有胸悶、心悸等症狀,擔憂與副作用或心臟疾病有關,尋求心臟科看診的比例有所增加。國泰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玠宇醫師表示,若胸悶或心悸情節嚴重、且先前尚未發生過任何相關症狀,前往心臟科就診檢查有其必要。陳玠宇醫師認為,年輕族群無任何三高風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也沒有抽菸、肥胖等問題,單純胸悶症狀可能是良性心律不整發作,多休息、多喝水即可改善。醫師指出,年輕人心臟不適以「二尖瓣膜脫垂」最為常見,尤其以年輕女性為好發族群。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