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酒會臉紅其實超危險? 專家警告:患「酒精不耐症」罹癌風險恐破百倍
「飲酒臉紅」其實是「酒精不耐症」飲酒後的典型表現,還會伴隨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不適症狀。在飲用酒精飲料後,須經由人體內的「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酒精及乙醛;而酒精不耐症是遺傳性ALDH2基因缺損,導致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進行正常代謝。
「飲酒臉紅」其實是「酒精不耐症」飲酒後的典型表現,還會伴隨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不適症狀。在飲用酒精飲料後,須經由人體內的「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酒精及乙醛;而酒精不耐症是遺傳性ALDH2基因缺損,導致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進行正常代謝。
頭頸癌泛指原發於頭頸部的癌症,如口腔癌、鼻咽癌、下咽癌、喉癌等,因多數患者確診時為晚期,並且伴隨著高機率的復發與轉移,名列台灣男性癌症死因第四。據研究,局部復發或轉移是造成頭頸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患者約有20%復發率,而晚期患者復發率甚至高達50%。
台灣頭頸癌發生率遠高於許多國家,更是我國中壯年男性的健康殺手。據2019年癌症登記報告統計,頭頸癌發生率為男性癌症發生率第三名;死亡率為男性第四名,且近5年來,新發生人數不斷上升,每年有近萬人確診。朱本元理事長指出,相較於其他癌症,在免疫療法出現前,頭頸癌已有十年未有新藥、治療受限;直到去年美國癌症治療指引,將免疫療法列入晚期頭頸癌優先建議治療,然因我國健保尚未接軌國際,使許多患者可能負擔不起高額的醫療費用。
一名技工曾在40多年前擔任鍋爐維修技工至少4年以上,進行維修與保養時,皆需打開鍋爐外的「石綿」包覆層。近年開始感到胸痛、呼吸過喘,就診後檢查發現此技工竟罹患「惡性間皮細胞瘤」,其妻子積極蒐集各種相關資料、跑遍各大醫院,希望能找到先生發病的原因,後獲知可能與先生過往工作接觸到石綿物質高度相關。臺北榮總臨床毒物與職業醫學科吳明玲主任指出,石綿已被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列為一級致癌物質,長期暴露於石綿可能會惡性間皮瘤、肺癌、喉癌、卵巢癌、石綿肺症(肺纖維化)、胸膜斑與瀰漫性胸膜增厚等,相關症狀可能為胸悶、胸痛、咳嗽、呼吸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