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會臉紅其實超危險?  專家警告:患「酒精不耐症」罹癌風險恐破百倍

喝酒會臉紅其實超危險? 專家警告:患「酒精不耐症」罹癌風險恐破百倍


潮健康/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


酗酒過度至少導致7類癌症!  竟高達一半民眾「毫無頭緒」?


酗酒過度至少導致7類癌症!  竟高達一半民眾「毫無頭緒」?

日本傳奇音樂大師、作曲家坂本龍一於3月28日不幸罹癌去世,其分別於2014年、2020年診斷出咽喉癌、直腸癌;台灣媒體較著重探討直腸癌之危險,咽喉癌的風險因子卻鮮少被討論。事實上,坂本龍一可說是香檳酒愛好者,更曾為香檳酒作曲演出轟動一時。而飲酒不僅提高大腸直腸癌的風險,更是增加罹患口腔、咽喉、食道癌的重要危險因子之一。


世衛組織(WHO)早在2007年就已將「酒類飲料」及酒精所產生的「乙醛」,認定為一級致癌物,乙醛的暴露及累積在體內會大幅提升罹癌風險。而根據2023年WHO的統計顯示,飲酒會導致至少7種類型的癌症,分別是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肝癌、大腸直腸癌與女性乳癌。


其中酒精影響女性最為顯著的是乳癌,而在台灣男性中則為口腔、咽喉及食道癌。據報導,高達一半以上一般民眾不知道飲酒會導致癌症,因此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與台灣酒害防治協會,將於今年5月9日「台灣無酒日」邀請民眾一同重視「酒精不耐症」及「飲酒提高罹癌風險」的觀念。


喝酒會臉紅更容易致癌  台灣「酒精不耐症」比例全球最高


喝酒會臉紅更容易致癌  台灣「酒精不耐症」比例全球最高

「飲酒臉紅」其實是「酒精不耐症」飲酒後的典型表現,還會伴隨頭痛、心悸、嘔吐、宿醉等不適症狀。在飲用酒精飲料後,須經由人體內的「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酒精及乙醛;而酒精不耐症是遺傳性ALDH2基因缺損,導致體內缺乏乙醛去氫酶進行正常代謝。


其中酒精不耐症是東亞人特有的遺傳性缺損,亞洲人有酒精不耐症的比例遠高於歐美,亞洲國家中又以台灣比例最高(47%),僅次於日本的40%,而台灣正是全球患有酒精不耐症「人口比例最高的國家」。若沾染飲酒、抽菸、嚼檳榔3種成癮行為者,任一一種不良嗜好導致口腔癌、口咽癌、喉癌、食道癌的風險增加5-10倍,對重度飲酒者而言,風險更超過30倍;特別帶有酒精不耐症基因缺損者,風險更可高達百倍以上。


3步驟自測酒精不耐症風險


要確認自己是否有酒精不耐症,除了自費前往醫院或透過基因檢測進行DNA 分析之外,民眾亦可透過簡易的「酒精棉片自我檢測法」作判別。方法如下:


1. 先用40%以上的消毒酒精或飲用酒精,將一片OK繃中央的綿片沾溼。


2. 將OK繃貼在手臂內側的皮膚約15-20分鐘後撕開。


3. 如果酒精綿片接觸的皮膚部位有泛紅的反應,那可能患有酒精不耐症。


要注意的是,此檢測約僅有70-80%的準確度。若想要檢測結果更為精準,應透過功能醫學檢測或醫師診斷加以釐清。


借酒澆愁只會愁更愁!  飲酒後的身心各層面影響

酒除了有廣為人知的肝臟、膽囊、胰臟、腸胃及上消化及呼吸道等身體影響外,「大腦」的影響往往容易被低估;在酒精作用下可能導致低落憂愁、情緒不穩、睡眠問題(淺眠、多夢、容易間斷、提早醒來)。除了「斷片」這樣的短期記憶影響外,飲酒造成的長期記憶受損也所在多有。


酒後上路帶來的生命逝去、家庭破碎的新聞,更每每刺痛你我的心。統計顯示,飲酒後增加風險最高的部分是頭部外傷,這與酒駕影響密不可分。另外接近五分之一的自殺個案也都與飲酒有關,酒精成癮更是造成個人健康、家庭、社會極大的傷害和負擔。


酒喝再少對身體都有負擔! 民眾應落實「無酒、節酒、零酒精」觀念

近幾年越來越多跨國大型研究證實,飲酒並沒有所謂的「安全量」,過往提到少量飲酒稍微保護心血管之看法,也被更多其他疾病增加的風險所抵消。同時,即使少量飲酒也會增加致癌風險,這些健康風險會隨著飲酒量增加而隨之攀升! WHO及加拿大政府也頒佈新的飲酒指引,一週可以喝的酒量以2瓶啤酒、或2杯紅酒、或2小杯烈酒為限。


為了讓民眾能更了解酒精的影響,台灣酒精不耐症衛教協會將於今年5月9日「台灣無酒日」,與台灣酒害防治協會邀請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台灣成癮協會、輔仁大學公衛學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於台北市松山文創園區共同舉辦「台灣無酒日嘉年華」,號召民眾關注飲酒的危險,飲酒對個人健康及社會的傷害,支持「無酒、節酒、零酒精」,避免健康亮紅燈。








延伸閱讀:
夏天喝啤酒消暑等同「直接喝油」? 營養師警告:一天2瓶熱量就超標
年末想「喝一杯」放鬆? 專家曝真相:過量酒精反而使「情緒更緊繃」


【喜歡《潮健康》的報導嗎?點讚及時接收最新潮流健康知識】

coolhealtheditorpeter的大頭照
潮健康編輯部-昱彣

HI!我是潮健康的「潮編」昱彣。潮健康不只讓你/妳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更要你/妳從頭到尾潮到出水!透過淺顯易懂的文章、詼諧有趣的企劃,結合最新趨勢、時事議題,讓醫學知識也能夠跟上潮流,不再難懂!

留言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