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小魚乾不只幫助補鈣! 日研究驚曝:有望降低癌症死亡率達32%
已有不少文獻證實,適度食用魚類有益於身體健康;倘若生活上只補充「小型魚類」,與食用鮭魚、鯖魚等魚類的效益是否相同?刊載於《Public Health Nutrition》的日本研究證實,每週若能攝取1-3次的小型魚類食物,有望降低全因死亡率,以及因癌症所導致的死亡風險。
已有不少文獻證實,適度食用魚類有益於身體健康;倘若生活上只補充「小型魚類」,與食用鮭魚、鯖魚等魚類的效益是否相同?刊載於《Public Health Nutrition》的日本研究證實,每週若能攝取1-3次的小型魚類食物,有望降低全因死亡率,以及因癌症所導致的死亡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人口主要死因,統計指出,約有1/5成年人的死亡與不良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引起的心血管事件有關。然而,比起不採取任何飲食調整,各種流行的計畫性、結構性的飲食方式,是否真的能幫助降低心血管疾病與中風風險?
部份脂肪酸無法由人體自行合成,被稱為必須脂肪酸(essential fatty acids),其中又以多元不飽和脂肪酸中的Omega3最為重要。Omega3脂肪主要包括ALA、EPA、DHA,ALA雖然能在人體內轉化為EPA與DHA,但轉化比例僅約2-10%,絕大部份的EPA和DHA來自深海魚的魚油,深海油魚如鮭魚、鯖魚、金槍魚、鯡魚和沙丁魚含量最多。
心臟健不健康,與吃下肚裡的飲食大有關聯!哈佛大學T.H. CHEN公衛學院資料顯示,幫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最佳飲食模式:多吃水果、蔬菜、全麥、魚類、家禽類與植物油。相反地,應限制紅肉與加工肉品攝取量,並少吃精製碳水化合物、添加糖與鈉的加工食品以及反式脂肪。
隨著疫苗普及、總體免疫力增強、以及藥物治療跟進下,雖然以Omicron為主的全球疫情日漸獲得控制,但仍有不少患者出現「長新冠」(Long Covid)得現象。安南醫院副院長蘇冠賓醫師指出,即使感染新冠肺炎並無「器質性」的後遺症,仍有不少康復者長期飽受疲勞、焦慮憂鬱、全身疼痛等後遺症所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