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性越晚生風險越高? 高血壓、糖尿病機率翻倍漲! 國健署:高齡孕婦必做「6件事」
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相較去年,國人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再度升高,109年與110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0歲、32.29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則分別為31.09歲、31.23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普遍延後。且根據資料指出,年齡在35-39歲的孕婦,早產比例達12.70%,較25-29歲之早產比例8.40%還要更高。
依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相較去年,國人女性生育平均年齡再度升高,109年與110年女性生育平均年齡為32.20歲、32.29歲;生育第1胎平均年齡則分別為31.09歲、31.23歲。其中35歲以上者占31.64%,顯示國人生育年齡普遍延後。且根據資料指出,年齡在35-39歲的孕婦,早產比例達12.70%,較25-29歲之早產比例8.40%還要更高。
不少晚婚女性擔憂年紀過大,恐導致卵子品質下降、生育困難,且孩子誕生後有染色體異常等隱憂。究竟受孕時間在哪些時間點為佳?超過40歲還來得及生育嗎?臺北婦產科診所生殖中心副院長林時羽醫師指出,女性30歲後肇因於卵巢老化,卵子品質開始下降,胎兒染色體異常率亦可能提高。若能在30歲以前受孕,卵子狀態較30歲後更佳,因此女性生育年齡以34歲以前最為適合。
近年國內掀起「間歇性斷食」風潮,舉凡168斷食、5:2斷食或隔日斷食法,因步驟簡單、執行相較容易,近年廣受不少年輕上班族的歡迎。不過,斷食行為可能以不同面向影響女性的荷爾蒙;在懷孕、準備受孕或經期期間,恐怕更容易影響女性荷爾蒙、進而影響情緒,甚至出現胰島素阻抗的情況。
隨著國人普遍晚婚,加上壓力、環境荷爾蒙影響,女性發生子宮肌瘤和子宮肌腺症的比例上升,更增加了受孕難度。許多女性想生育卻因年齡較高、子宮環境不佳,被迫選擇放棄生育,甚至必須切除子宮才能改善子宮疾病造成的嚴重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