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工作孩子又停課 疫情讓家長壓力大到崩潰? 治療師教2招調適身心
疫情升溫,全台家長面臨工作、家庭兩頭燒,當出現哪些徵兆時,要注意身心狀況?愛能職能治療所職能治療師蘇子茵受訪表示,家長忙於工作與照顧孩子雙重壓力下,更容易覺察到的生理狀況包括:容易疲勞、提不起勁、腸胃不適、喘不過氣、失眠、頭痛、肌肉緊繃等症狀。
疫情升溫,全台家長面臨工作、家庭兩頭燒,當出現哪些徵兆時,要注意身心狀況?愛能職能治療所職能治療師蘇子茵受訪表示,家長忙於工作與照顧孩子雙重壓力下,更容易覺察到的生理狀況包括:容易疲勞、提不起勁、腸胃不適、喘不過氣、失眠、頭痛、肌肉緊繃等症狀。
身為社會群體中的一份子,當沒有親友陪伴在側,難免會產生「孤獨感」。偶爾當一回「邊緣人」或許能得到片刻自在,但有不少研究證明,長期的孤獨感可能造成對身心不利的後果,包括步入老年後的癡呆症風險增加、認知功能下降;以及更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常聽上班族抱怨「什麼都在漲、但薪水卻沒漲」,反映了通貨膨脹帶給民眾的經濟壓力。尤其歷經新冠肺炎大流行,全球各地裁員、失業潮屢見不鮮,可謂自金融海嘯後的另一波「經濟災難」。生活成本的提升、加上新冠疫情帶來的不確定性,結果可能導致更多的精神壓力、焦慮與憂鬱症狀發生。
長期缺乏伴侶陪伴,或許並非個人意願。不過,感情世界的不順遂,確實可能對身體健康有所影響。一項《英國醫學期刊》(Britsh Medical Journal)刊載的研究即指出,長期缺乏伴侶、並屢次遭受分手之苦的男性,罹患癌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可能增加。
COVID-19病毒造成全球大流行近2年,「百年大疫」不僅奪去數以百萬人的性命,在經濟、社會層面更造成嚴重影響,升高人們的心理健康問題。僅在美國境內就有研究發現,COVID-19大流行期間,民眾出現憂鬱症狀的比例上升近3倍。面對病毒威脅、人群隔離的人們,更需要擁有足夠的社會支持。
男性和女性之間的行為和思考模式差異很大,長久以來的研究認為男性的思考較為線性,擅長專心研究單一素材、女性思考則是網狀式擴散,容易舉一反三,具有強大的統整能力;而這也讓我們有男性較為木訥呆板、女性變化無常的刻板印象。如今根據一則來自澳洲的研究,個人在做決策或是處理人際關係時,喜歡變來變去的其實並不是女性,而是男性!而為何男性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