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氏症詳解懶人包! 吃藥還是手術好? 愈走愈慢怎麼辦?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
「要活就要動」是真的!恆新復健科診所史考特醫師(王思恆)說明,一個人的行動能力,與「個人健康」和「壽命長短」息息相關。過去的研究指出,長期住院臥床不起的病患,死亡率比起能正常行走的住院患者達6倍之多;步態緩慢的老年人,心血管死亡率也是步態較快者的3倍之高。
三高控制不良,不只增加中風風險,還會引發帕金森氏症?4月11日為世界帕金森氏症日,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鄭智文醫師受訪指出,帕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落在50-60歲之間,是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50歲前發生此病則多與遺傳有關。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典型症狀包括顫抖、僵硬、動作緩慢、步態不穩等。帕金森氏症好發年齡約在55歲至60歲之間,65歲以上盛行率約佔1%,80歲以上盛行率為3-4%。一般而言,帕金森氏症與其他老年退化性疾病最大的差異,一是動作系統會受影響,表現出顫抖、動作遲緩、撲克臉等外顯症狀,二是主要好發時間介於55-65歲,年齡尚未到非常老年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