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問答集】甲狀腺機能亢進原因、症狀與飲食控制? 怕胖亂停藥當心甲狀腺風暴?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在氣管前方之處,左右各有一葉,各約4公分長、1-2公分寬,兩葉之間以峽部連接。甲狀腺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器官,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是維持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荷爾蒙,也對孩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新生兒出生時必須檢測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荷爾蒙不足,以免神經發育遲緩與生長遲滯。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下方,在氣管前方之處,左右各有一葉,各約4公分長、1-2公分寬,兩葉之間以峽部連接。甲狀腺是維持人體正常新陳代謝最主要的器官,其主要作用為促進多種蛋白質的合成,是維持身體細胞新陳代謝所必須的荷爾蒙,也對孩童生長發育至關重要,新生兒出生時必須檢測是否有先天性甲狀腺荷爾蒙不足,以免神經發育遲緩與生長遲滯。
時常心悸、燥熱,又莫名體重減輕,要當心是「甲亢」──甲狀腺功能亢進徵兆?亞東紀念醫院新陳代謝科江珠影醫師受訪表示,近期收治一名30多歲年輕女性,本身無特殊病史,明明天冷低溫卻覺得身體燥熱,並有手抖、排便次數增加,兩個月內體重下降6-7公斤,合併眼睛不適、皮膚泛紅、焦慮等症狀,初時以為是工作壓力太多,經抽血檢查後才確認是甲狀腺功能亢進。
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全球第二大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是一種神經退化性疾病。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當中腦黑質核內的多巴胺(dopamine)細胞退化、凋亡到一定程度時,會引起動作障礙。
三高控制不良,不只增加中風風險,還會引發帕金森氏症?4月11日為世界帕金森氏症日,光田綜合醫院神經內科鄭智文醫師受訪指出,帕金森氏症的好發年齡落在50-60歲之間,是常見的神經退化疾病,目前發病原因尚不明確,50歲前發生此病則多與遺傳有關。
臺中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郭馥瑄醫師表示,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發生原因為腦部的「中腦黑質」、「基底核」與製造多巴胺的神經元退化有關,至於腦部為何退化、在何時退化,仍有待醫學研究釐清。常見的發病年齡為50-60歲,診斷年齡平均約60歲左右;65歲以上的發生率約為1-2%。
近年來,由於生活習慣改變,台灣糖尿病人口持續增加,估計已超過200萬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內分泌暨新陳代謝系主任陳清助醫師表示,導致現代人糖尿病風險增加有兩大原因,一是飲食精緻及含糖食物攝取過多;一是運動與活動量減少,久坐等生活型態造成肥胖,肥胖又與糖尿病息息相關。陳清助醫師指出,從每四年一次的國民健康營養調查發現,無論男、女性,國人的肥胖比例皆持續增加,而四十歲以下的糖尿病年輕患者,發生率更是呈現45度斜率的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