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利尿激素

頻尿不一定是膀胱無力? 醫:反而代表排尿功能良好! 出現「1狀況」才該擔心

頻尿不代表膀胱無力,反而可能是身體排尿功能良好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若喝水後頻尿且尿量多,通常是腎臟有效排水,避免水腫與電解質失衡;但若尿量少,可能與膀胱過動症或冷飲刺激有關。控制排尿的關鍵在於抗利尿激素,其分泌受血液電解質影響,飲食過鹹會減少尿量,清淡飲食則容易頻尿。職業駕駛應避免長時間憋尿,適時補水,若喝水少仍頻尿,應及早就醫。

閱讀更多 »

網瘋傳「按摩、食療」改善夜尿? 專家打臉:根本沒用! 錯誤資訊恐獲百萬流量

夜尿症影響睡眠和健康,台灣泌尿科醫學會查岱龍理事長與蒙恩理事長提醒勿輕信網傳按摩或食療能解決夜尿問題,夜尿多由腦下垂體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導致,與膀胱或腎臟問題無關。若每晚夜尿超過2次,應依「夜尿23醫」口訣盡速就醫,避免延誤治療。夜尿不僅增加跌倒與車禍風險,還可能導致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等多項健康問題,透過專業診治及調整生活習慣可顯著改善症狀,保障身心健康。

閱讀更多 »
半夜狂跑廁所尿尿  恐是心臟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作怪?

半夜狂跑廁所尿尿 恐是心臟病、糖尿病和睡眠呼吸中止作怪?

半夜尿意頻繁打斷睡眠,當心身體有潛在健康問題?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受訪表示,夜間多尿症與各種原因有關。部份患者是夜間尿液製造變多,其原因可能是荷爾蒙失調(抗利尿激素下降)或男性荷爾蒙下降(導致抗利尿激素下降),另外白天水份喝太多積留在下半身,夜間水份迴流到心臟、腎臟後引起尿量增加。

閱讀更多 »
美研究證實:少喝水恐讓「心臟衰竭」風險增39%  「吃太鹹」反而影響較小?

少喝水恐增「心臟衰竭」39%?研究:與血壓升高有關

心臟衰竭被稱為「心臟的癌症」,為所有心臟疾病惡化的最終結果。若無妥善治療,嚴重者恐需進行換心手術、甚至面臨死亡。《歐洲心臟病協會》近期刊載的研究更指出,平時若無養成喝水的習慣,罹患心臟衰竭的機率將驟升39%。美國國家心肺與血液研究所(NHLBI)分析11,000餘名45-66歲受試者的血液數據,並進行為期25年的追蹤調查後,研究團隊發現,受試者的「血清鈉」(血液中的鈉離子濃度)濃度會隨著體液下降而逐步上升,且濃度容易超過正常數值──每公升135-146毫莫爾(mmol/L)。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