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老醫師都難分辨? 他頻跑廁所以為「攝護腺肥大」 一檢查驚曝:攝護腺癌第一期了
「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症狀,就連醫學知識豐富的醫師,都很難從症狀分辨差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位68歲、從事醫師工作的患者,近幾年看診時經常頻尿,自覺是攝護腺肥大而求醫,經檢查竟發現攝護腺中約有0.5公分大的腫瘤。經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後,該患者的攝護腺癌完全消失。
「攝護腺肥大」和「攝護腺癌」症狀,就連醫學知識豐富的醫師,都很難從症狀分辨差異。澄清醫院中港院區放射腫瘤科梁家郡醫師表示,診間曾有一位68歲、從事醫師工作的患者,近幾年看診時經常頻尿,自覺是攝護腺肥大而求醫,經檢查竟發現攝護腺中約有0.5公分大的腫瘤。經光子刀放射線治療後,該患者的攝護腺癌完全消失。
外出旅遊時常有暈車或暈船的情形,不少人為求改善暈眩症狀,會選擇服用暈車藥改善不適症狀。衛福部食藥署提醒民眾,暈車藥雖可以緩解噁心、暈眩,但用藥前仍應遵守相關規定,特定族群切勿逕自購買使用;有服用其他藥物者也需注意交互作用影響藥效。
攝護腺癌是男性十大癌症第5名,一旦確診攝護腺癌,「男性雄風」恐不保?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醫師受訪表示,惡性的攝護腺腫瘤會侵犯周邊的「性神經」,確實有可能導致性功能障礙,不過並非男性「雄風不再」的唯一主因。蔡樹衛醫師指出,攝護腺癌患者多為50歲以上中老年人,本身可能已有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伴隨這些疾病而來的血管病變,可能導致充血能力變差與神經病變,進而導致性功能障礙。此外,隨著年紀漸長,男性荷爾蒙降低也可能是性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半夜尿意頻繁打斷睡眠,當心身體有潛在健康問題?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蔡樹衛受訪表示,夜間多尿症與各種原因有關。部份患者是夜間尿液製造變多,其原因可能是荷爾蒙失調(抗利尿激素下降)或男性荷爾蒙下降(導致抗利尿激素下降),另外白天水份喝太多積留在下半身,夜間水份迴流到心臟、腎臟後引起尿量增加。
早期攝護腺癌幾乎沒有明顯症狀,當出現血尿、夜間頻尿、排尿困難、尿流微弱、排尿疼痛、腰部骨盆疼痛,雖可能是攝護腺癌徵兆,但也可能是由攝護腺感染或攝護腺肥大引起。目前臨床上用於發現攝護腺癌的工具,是檢測血液中的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濃度和肛門指診。然而,如果檢查發現「PSA」升高,是否即表示罹患攝護腺癌?哈佛大學醫學院以專題報導解釋,PSA是攝護腺正常或癌變組織分泌的蛋白質,可經抽血檢測。以一般健康男性而言,PSA分數低於4ng/mL以下,表示罹癌風險非常低;4-10ng/mL表示風險較高的灰色地帶;PSA高於10ng/mL以上表示風險非常高,應格外注意追蹤。
攝護腺發炎、攝護腺肥大等疾病,通常好發於年長男性,但年輕族群若長時間日夜顛倒、久坐不動,同樣可能會有攝護腺問題。新北市立聯合醫院泌尿科主任周政緯醫師表示,男性如果察覺異常尿急、尿意次數頻繁,或有尿道疼痛、會陰部疼痛與膽囊刺痛,合併射精時或射精後的疼痛狀況,要特別注意攝護腺相關疾病。周政緯醫師指出,年輕男性發生攝護腺發炎的主因為生活作息不正常;而酗酒、抽菸、攝取過量咖啡因也是風險因子。平時工作、追劇、打電動造成久坐,或會陰部壓迫、缺乏運動等,將會導致攝護腺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