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餐後老是脹氣? 營養師籲少吃「4大產氣食物」:不只喝可樂會加重症狀
現代人飲食大魚大肉、下班應酬一攤接著一攤,吃到酒足飯飽真的很難不「胃脹氣」;不少女性即使三餐吃得不多,卻仍飽受胃凸、肚脹等狀況所困擾。事實上胃脹氣的原因涉及廣泛,如果能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做出調整,有望緩解胃脹氣帶來的不適感,也能幫助讓胃口變得更好。
現代人飲食大魚大肉、下班應酬一攤接著一攤,吃到酒足飯飽真的很難不「胃脹氣」;不少女性即使三餐吃得不多,卻仍飽受胃凸、肚脹等狀況所困擾。事實上胃脹氣的原因涉及廣泛,如果能在飲食和生活習慣上做出調整,有望緩解胃脹氣帶來的不適感,也能幫助讓胃口變得更好。
年輕輕輕頭髮卻開始斑白,讓不少青壯年男女為之苦惱。扶原中醫診所郭大維中醫師表示,使青壯年族群「白髮蒼蒼」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好發於年輕時期的「少年白」,與遺傳較為相關;另外則是「壓力白」,與長期處於壓力、焦慮、憤怒等情緒之下有關。
近日適逢端午佳節前夕,而台灣素有吃粽子應景的習俗。不過,粽子多以糯米為食材,大多數民眾擔心會有腸胃「消化不良」的狀況。為此,嫚嫚營養師於社群表示,民眾在食用粽子或是難消化糯米食物時,不妨搭配以下5種蔬果,幫助腸胃消化,避免便秘或脹氣。
了解食物吃進肚子後的消化時間,更能幫助減肥事半功倍?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食物經由胃部消化的完整過程稱為「胃排空」,胃排空的時間越長,飽足感也會持續越久。不少醫師或營養師皆提倡利用「胃排空」幫助減重,即是透過延長飽足感抑制食慾,避免減重者吃下多餘的熱量。
現代人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等不良生活習慣,「消化不良」已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消化不良往往伴隨腹脹、脹氣、打嗝、便祕、腹瀉等惱人的情況,若腸胃道症狀持續出現,應審慎考慮改善生活習慣。美國心臟病學會院士Yasmine S. Ali表示,以下9種生活方式的改變,有助於促進消化系統健康,緩解與消化不良相關的症狀,並改善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多吃高纖食物、多加運動、減輕壓力、少吃讓胃部不適的食物、細嚼慢嚥、多喝水、全麥食物代替精緻澱粉、攝取綠葉蔬菜、攝取瘦肉蛋白。
今年「大暑」時節迎來長達6天超過36度的極端高溫,醫療門診中不乏有民眾上門求助關於「熱傷害」造成的不適症狀。京都堂中醫師邱冠忠中醫師指出,有5項容易在夏季產生的迷思,提醒民眾別讓錯誤觀念導致身體不適甚至引發肥胖。
近日適逢端午佳節,台灣素有吃粽子應景的習俗,但一份粽子熱量頗高,食用過量恐會導致脹氣、血糖上升,甚至造成肥胖。更遑論有相關疾病如三高、消化不良、腎臟病等,食用過多的粽子可能使症狀加劇。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粽子配料大多油膩且含有極高的熱量,因此呼籲有以下4種疾病之患者,應遵守以下注意事項,勿過度放縱食慾,在端午佳節也可以享受大啖粽子的樂趣。
近年來低碳、減醣飲食盛行,許多人為了減重敬「碳水化合物」而遠之,將白飯視為讓體重上升的元兇。事實上,白飯具有各種健康益處,李琪中醫師受訪表示,白飯味甘、性微涼,具有補益脾胃、益氣生津的效果,最大的好處是容易消化,較不會造成腸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