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加工一樣危險?研究:紅肉每天多吃50克 心血管疾病恐增26%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未加工食品比較健康?一項關於「紅肉」的統合研究指出,無論是否為加工肉品,每天多吃50-100克的紅肉,就可能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紅肉攝取過量被認為是造成心臟病的風險因子之一,特別是加工肉品如培根、香腸、熱狗、組合肉與心血管疾病有顯著相關。
西方有句俗諺:「像國王一樣吃早餐、像王子一樣吃午餐、像乞丐一樣吃晚餐。」顯示西方人對於早餐的重視程度。根據日前發表於《Cell Metabolism》的研究顯示,早餐內容吃得更豐富者,確實與增加整天的飽足感、幫助減肥有關,但早晚的食物攝取量多寡,並不影響身體代謝卡路里的方式。
聽到「加工食品」,民眾往往直覺認為「不健康」、「有致癌風險」,因此大多抱持「少碰為妙」的態度;加上近年來健康飲食風氣興盛,更多人轉而選擇無添加化學物質的「原型食物」。不過,市面上販售的食品大多經過加工處理,難道每一種都不健康嗎?攝取多少份量才會達到致癌風險?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教授表示,加工肉品中添加的主要化學物質為「亞硝酸鹽」,在食品生產行業中作為抑菌劑和抗氧化劑,能夠抑制大腸桿菌和其他細菌的滋生。
洪東榮醫師表示,網路流傳的加工肉品中含有「亞硝酸鹽」,如果搭配蛋白質食物同時食用,例如香腸搭配養樂多、菠菜搭配起司等,會在胃裡合成具致癌性的亞硝胺。事實上,胃部含有胃酸、酵素等複雜多種的成份,兩者直接在胃部合成為亞硝胺的機率相當小。加工食品中添加亞硝酸鹽,主要是為抑制肉毒桿菌污染和其他細菌滋生風險,其實蔬菜中也含有天然的亞硝酸鹽,食物變質後所含的亞硝酸鹽,也可能造成胃黏膜的不可逆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