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力訓練

以為只是小翻船! 他腳踝痛3個月竟「三級扭傷」,醫搖頭:1部位斷裂且癒合不良

一名體育老師因打球扭傷腳踝,疼痛持續3個月未改善,最終確診為前距腓韌帶斷裂且癒合不良。臺北市立萬芳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陳建樺醫師表示,腳踝扭傷分三級,三級扭傷為韌帶完全斷裂,可能影響關節穩定度,部分病患需接受手術治療。該患者透過微創韌帶修復手術,3個月內成功重返球場。陳建樺醫師提醒,運動時應穿合適的鞋並做好暖身,扭傷後避免推拿或過早運動,以免傷勢惡化,影響長期腳踝功能。

閱讀更多 »

專為癌友打造個人化「運動處方」! 習慣健康國際獲頒《癌友友善公益標章》

習慣健康國際致力於為癌友打造個人化運動處方,二度榮獲《癌友友善公益標章》。創辦人胡孝新強調,運動對於癌友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透過一對一訓練模式,根據病友需求量身訂製適合的運動方案。癌友在嘗試劇烈運動前應遵守醫囑、循序漸進、調整生活型態,避免過度訓練引發傷害。胡孝新呼籲,運動不僅能改善癌友的生活品質,甚至能讓他們比常人更健康,不運動才是健康的最大敵人。

閱讀更多 »
百密一「疏」難以復還!  別讓骨質疏鬆演變成壓迫性骨折

百密一「疏」難以復還! 別讓骨質疏鬆演變成壓迫性骨折

烹飪或存放食物時的錯誤行為,往往會成為生活中的「致病因子」,稍有不慎就可能傷害人體!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招名威教授於社群貼文表明,近期食安意外頻傳,不少民眾為求健康,開始在家中烹飪餐食並避免外食;殊不知用錯誤的方式處理食物,亦可能誘發嚴重的食品中毒情事。

閱讀更多 »
醫曝4大肥胖分類:「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為何減肥老是失敗? 研究公布「4大肥胖型態」:這類人多吃6成熱量才有飽足感

「肥胖」問題可說是現代人的文明病,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於社群列舉《Obesity》研究指出,肥胖狀況可藉由生理、心理層面劃分出「4大體質」。該研究招募450位肥胖者進行試驗,針對其飲食型態(飢餓感、飽足感、胃排空)、享樂進食、基礎代謝率等各方面進行評估。最後,研究人員將肥胖者分為4種表型,並且提供相應的對策。

閱讀更多 »
不只打球碰撞傷膝蓋!  膝蓋受傷後能重訓嗎?  打PRP能加快恢復運動?

不只打球碰撞傷膝蓋! 膝蓋受傷後能重訓嗎? 打PRP能加快恢復運動?

膝關節由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脛骨與腓骨、跟前方的髕骨構成,不只是承擔負重功能,更是人體進行運動時活動頻率最高的關節之一。聯新國際醫院運動醫學科主治醫師吳易澄指出,國人最常見的膝蓋運動傷害,以運動中強力拉扯、發生碰撞,造成肌肉拉傷、挫傷為主,表現多為組織腫脹合併疼痛。非碰撞類運動如慢跑或自行車等個人運動,則因反覆動作累積成運動傷害,可能引起髕骨肌腱炎、韌帶慢性發炎等。

閱讀更多 »
才回歸健身房又受傷!  他「操過頭」慘跛腳就醫   醫曝最常見「3大運動傷害」

剛回歸健身房又受傷! 他「操過頭」慘跛腳就醫 醫曝最常見「3大運動傷害」

隨著防疫政策鬆綁,不少民眾打滿3劑疫苗後重拾健身運動的習慣。不過,若訓練過度「操過頭」,恐將導致嚴重的運動傷害。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復健部主任蕭安芳醫師表示,診間有一60歲男子因新冠疫情,不久前才重回健身房運動,卻因為訓練過度而罹患「髂脛束症候群」,膝蓋痛到只能跛行就醫。

閱讀更多 »
為何運動完一定要進食? 營養師曝好處:促進肌肉修補、體力恢復更快

為何運動完一定要進食? 營養師曝好處:促進肌肉修補、體力恢復更快

運動後是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哪些食物能幫助肌肉修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運動有提高代謝力、減脂、心肺提升等諸多好處。但運動後身體會流失能量、感到疲累;不僅成年人,成長期中的孩童更要注意,孩子們跑跳、打球也會消耗大量體力。而運動後即為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