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MI過低與自殺行為有關? 韓國4百萬人研究:體重越輕者越可能輕生
韓國研究顯示,體重過輕者自殺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出43.6%,反而體重過重或肥胖者風險降低約21–29%。專家認為,體重過輕與身體形象、飲食障礙、睡眠困擾等心理因素有關,亦可能涉及神經與肌肉生理機制。肥胖者自殺風險降低,可能與血清素濃度變化、瘦素阻抗及自殺手段有關。研究雖具參考價值,但主要針對韓國群體,仍需跨地區佐證。自殺成因複雜,若身邊親友出現異常行為應盡早關懷並尋求專業協助。
韓國研究顯示,體重過輕者自殺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出43.6%,反而體重過重或肥胖者風險降低約21–29%。專家認為,體重過輕與身體形象、飲食障礙、睡眠困擾等心理因素有關,亦可能涉及神經與肌肉生理機制。肥胖者自殺風險降低,可能與血清素濃度變化、瘦素阻抗及自殺手段有關。研究雖具參考價值,但主要針對韓國群體,仍需跨地區佐證。自殺成因複雜,若身邊親友出現異常行為應盡早關懷並尋求專業協助。
知名作家瓊瑤於12月4日辭世,消息震驚社會並引發對於心理健康的關注。心理師林萃芬指出,若親友出現生活習慣紊亂、濫用酒精藥物、社交退縮、過度失望等異常行為,甚至表現出對未來的無望感或分送珍愛物品等行為,可能隱藏輕生風險。特別是當他們反覆說出「活著好累」、「做人真難」等語句時,應高度警惕,並在日常生活中提供關懷與陪伴。
華語歌壇天后李玟(CoCo)驚傳逝世,享年48歲;其二姊李思林亦於週三(5日)晚間證實此噩耗。消息一出引起眾多藝人與歌迷的不捨,事實上平時看似樂觀並充滿活力的李玟,早在數年前就罹患憂鬱症,今年初更因天生腿部缺陷接受手術。
演藝圈天后李玟傳因憂鬱症驟然離世震驚各界。據衛福部《自殺防治手冊》指出,自殺族群七成以上有憂鬱症,而罹患憂鬱症的自殺風險約為一般人的20倍。更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潛在盛行率高於大眾想像,若未及時尋求適當協助以及親友支持,恐增加自殺風險。
前日衛福部心健司司長諶立中,於聯合國兒權公約審查會議指稱國內少年自殺率提高的可能原因,竟與近10年「高樓增加」有關,此話一出引起輿論譁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整合醫學照護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指出,與其在意樓高、圍欄架設等「物理限制」,篩查青少年的「自殺衝動」,可能才是兒少心理議題中至關重要的部分。
每逢秋冬交替之際,總無故覺得沮喪、食慾不振、甚至出現嗜睡情況?要注意可能是「季節性憂鬱症」(Seasonal Depression, 又稱季節性情緒失調症候群, SAD)找上門。若上述症狀未見好轉,甚至出現絕望、輕生等念頭,建議立即前往精神科門診,或接受心理諮商使症狀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