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胖症」年輕患者變多! 死亡率比糖尿病還高? 醫:想逆轉只能從「2方面」下手
糖胖症年輕患者增加,合併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心血管、腎臟及神經併發症風險比單純糖尿病患者更大。新竹台大醫院范綱志主任強調,糖胖症患者應從體重控制與血糖管理2方面入手,並使用個人化藥物治療和生活型態調整。患者可通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了解飲食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積極減重有機會逆轉糖尿病,減少藥物依賴並提升生活品質。
糖胖症年輕患者增加,合併肥胖症的糖尿病患者風險更高,心血管、腎臟及神經併發症風險比單純糖尿病患者更大。新竹台大醫院范綱志主任強調,糖胖症患者應從體重控制與血糖管理2方面入手,並使用個人化藥物治療和生活型態調整。患者可通過連續葡萄糖監測了解飲食和運動對血糖的影響,積極減重有機會逆轉糖尿病,減少藥物依賴並提升生活品質。
近期天氣寒冷、日夜溫差極大,風險族群要注意「狹心症」(又名心絞痛)發作的風險!張釗監醫師指出,此前曾收治一位70歲女性長者,因受頭暈症狀所苦至他院耳鼻喉科就診,未查出有眩暈症等相關病因,但仍持續服用止暈藥長達2年之久。
一到冬天手腳就容易冰冷、臉色蒼白,或許並不單單只是因為天氣的影響,也與血液循環較差有關?美國醫療機構《Cleveland Clinic》刊載指南表明,血液循環不佳容易出現於40歲以上、體重過重、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疾病者等族群。另外,血液循環不佳也與身體調節體溫的功能較差有關。
懷孕婦女的咖啡因攝取量,竟會影響產後孩子的平均身高?刊載於權威期刊《JAMA》的最新研究指稱,即使飲用少量的咖啡因來源,也可能導致孩子的身高較矮,甚至與嬰兒期的體重過度增加、兒童期的BMI指數過高有關。與沒有攝取咖啡因攝取的受試者相比,即使僅攝取50mg(約半杯美式咖啡)左右,也可能使其後代身高減少約2公分。
「抗壓性」能幫助個人順利完成工作、獲得成就感,卻也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引起嚴重的心理問題?臺北市立萬芳醫院精神科專任主治醫師陳奕安醫師接受專訪表示,每個人面對高壓時都有不同應對模式,若運用得宜,確實能夠幫助個人獲得更高的成就、並實現自我成長。不過,在亞洲較為高壓的社會氛圍中,「抗壓性高」有時等同於「過度忍耐」,情緒一口氣爆發就可能引起嚴重的心理疾病。
平時熱愛爬山慢跑、甚至體重過重,足底若出現慢性疼痛,要留意是否為「足底筋膜炎」。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主治醫師鄭宇軒醫師接受專訪指出,足底筋膜炎常肇因於足弓或足底壓力過大導致;常見於先天扁平足者,或後天從事負重工作、足底曾經受傷、經常從事長跑或爬山等休閒運動者,甚至是肥胖、體重過重,也可能導致足底壓迫,誘發足底筋膜炎。
「肥胖」雖然有醫學客觀的定義,但對於體重過重者而言,一旦被貼上肥胖的標籤不但會加重心理壓力,更可能增加死亡風險,形成一種「體重歧視」的惡性循環?一份回顧研究指出,針對過重者的「體重羞辱」不但會導致皮質醇上升,還會讓他們加重濫用酒精、藥物來面對負面情緒或激烈減重,造成健康與性命危險。
據美國統計,過去一年期間,因疫情之故居家辦公者、隔離者暴增,連帶使零食消費達到近年高峰。大約有1/4的美國人每天多次吃零食;近40%民眾甚至用零食取代正餐。近期台灣居隔者、居家辦公者眾,如何透過更健康的食物取代傳統零食,成為在疫情期間持盈保泰的重要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