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Omicron孩童會罹患「長新冠」嗎? 「哮吼」是重症警訊? 專家:出現「6現象」快就醫
國內目前累積35例兒童重症確診個案(截至6月5日),不少家長擔憂孩子染疫後併發「猛爆性腦炎」,最近更傳出重症孩童出現「哮吼」、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令更多父母憂心忡忡的是,兒童確診後是否與成人一樣,有一定機率將造成「長新冠」的長期後遺症。
國內目前累積35例兒童重症確診個案(截至6月5日),不少家長擔憂孩子染疫後併發「猛爆性腦炎」,最近更傳出重症孩童出現「哮吼」、肺炎、敗血症等併發症。令更多父母憂心忡忡的是,兒童確診後是否與成人一樣,有一定機率將造成「長新冠」的長期後遺症。
新冠病毒的治療主要包括支持治療或對症治療等一般治療,以及抗病毒、抗菌和中醫藥等,但尚無特效藥物。然而,面對疫情的反復,各界頂尖專家們,從未放棄前行的腳步,其中幹細胞應用於新冠病毒的相關進展也逐步加快,臨床試驗多為應用重症以及危重症患者的臨床救治工作,以提高患者生存率。
Omicron大流行,與Delta相比侵犯肺部比例較低?古世基醫師指出,Omicron的確以上呼吸道症狀較明顯,染疫後容易出現類似嚴重感冒症狀,如鼻塞、流鼻水、咳嗽,但並不是沒有侵犯下呼吸道的個案,只是比例相對去年Delta疫情大幅減少。疫苗的保護效果也可能是影響Omicron較少侵犯下呼吸道的原因。
國內Omicron疫情嚴峻,目前雖以輕症者居多,但病毒仍可能對呼吸道系統造成一定破壞,如氣喘、過敏、肺阻塞患者需要格外留意。不過,患有「食物過敏」相關疾病的族群,卻與降低染疫風險有所關聯?背後的運作機制為何?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刊載研究認為,該現象與人體內的「ACE 2」受器有關。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全球大流行以來,民眾逐漸注意到「肺纖維化」的危險性,其實,不只新冠肺炎病毒引發肺炎後遺症,以及民眾常聽見的特發性肺纖維化。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內科蔡英明醫師指出,正常人難以想像肺纖維化的嚴重性,肺臟在持續纖維化的過程中,喪失氣體交換的正常功能,隨著咳嗽、呼吸困難症狀不斷惡化,患者就像溺水一般,每分每秒承受著難以忍受的窒息感。
經常鼻塞、流鼻水且「嗅覺異常」,不只要注意是否為新冠病毒引起上呼吸道症狀,也要注意「慢性鼻竇炎」合併鼻息肉,除了影響呼吸道健康,長期未妥善處置還可能增加中耳炎、睡眠呼吸中止症風險。王堂權醫師表示,,一般急性鼻竇炎有機會透過自身免疫機制的調節,達到穩定狀況後逐漸恢復。然而,一旦鼻竇炎持續三個月以上,自行好轉的機率降低,症狀有可能反覆發生,嚴重影響生活品質,就可能需要介入治療。
近期傳出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合併「猛爆性腦炎」的案例出現,造成不少家長人心惶惶。不少專家將此次Omicron疫情與1998年大爆發的「腸病毒71型」做比擬,前驅症狀如持續昏睡、嘔吐、意識不清等,幾乎呈現一致。不過,兩者的重症死亡率、傳播速度卻不盡然相同。
兒童施打疫苗究竟安不安全?是否有副作用過於劇烈的隱憂?種種問題困擾著嚴峻疫情下的家長們。事實上,除了減少外出、避免公共場所與社交、做好勤洗手與保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外,家長更要注意疫情下孩子的飲食與生活習慣,或許對於降低孩子施打疫苗後的不適感、增強免疫能力有所幫助。
指揮中心宣佈「快篩陽等同確診」擴大施用一般民眾,預計將有更多確診個案需要進行居家隔離照護,如何減少家戶感染風險?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感染科主任楊清鎮醫師受訪表示,輕症確診者在家照護時,應多注意飲水、休息,隨時覺察是否有症狀變化,避免延誤就醫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