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生命找到更多進步可能!減重也能變快樂/蘇琮祺心理師專訪
採訪蘇琮祺心理師時,總是讓人感覺世界豁然明亮。話語中充滿溫暖力量,又兼具有條不紊的清晰邏輯,他說,接觸的面向愈廣,愈發現各行各業都需要心理師。企業需要心理師,社區需要心理師,亟待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民眾,更需要心理師幫助。
採訪蘇琮祺心理師時,總是讓人感覺世界豁然明亮。話語中充滿溫暖力量,又兼具有條不紊的清晰邏輯,他說,接觸的面向愈廣,愈發現各行各業都需要心理師。企業需要心理師,社區需要心理師,亟待解決各種人生問題的民眾,更需要心理師幫助。
去年頗受歡迎的愛情類國片《怪胎》,描述2位年輕男女因彼此都患有強迫症(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 OCD)而相知相惜、最後相愛的故事,在劇中2人有時連接個吻都要擔心細菌感染問題,可愛又有趣的互動讓觀眾們會心一笑。電影雖以藝術手法表現強迫症的特徵,實際上,他們的人生並不全如戲劇般美好,生活中面臨的困難更可能遠超想像。根據美國中風症狀協會(American Stroke Assocaition)的研究,強迫症患者罹患缺血型中風的機率,竟會是常人的3倍之多,這是怎麼一回事?
新冠疫情徹底改變了許多人的生活模式。尤其在居家防疫期間,許多人因經濟狀況不穩定、家人之間發生爭執、對疫情未來不確定等因素,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及身體緊繃與不適。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表示,個人因各種因素導致壓力出現、或是情緒不穩定時,易透過「過度飲食」來抒緩心情,出現「壓力性進食」和「情緒性進食」等狀況。
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均受到極大影響,民眾又面臨是否能夠打到疫苗,以及境外變種病毒虎視耽耽的風險。病毒帶來各種懸而未解的焦慮感,或多或少困擾著每一個人。可以說疫情的爆發,對台灣民眾心理陰影上造成不小的「後遺症」。四季心心理諮商所所長蘇琮祺心理師認為,疫情衍生出的經濟、家庭,或疫苗接種等等焦慮感,根源都在於這些事情充滿「不確定性」。大部份的受僱者無論哪一個行業,都可能擔心明天起「飯碗不保」,在「人人自危」的氣氛之下,容易對未來產生迷惘或焦慮感。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或許不是歡樂的時間太短暫,而是特定的心理效應讓你覺得「不歡樂的時間光太漫長」。埋首工作的你,是否也經常在上班時覺得「度秒如年」,以為已經過了一小時那麼久,拿出手機竟然只過了十分鐘,距離下班總是遙遙無期?好不容易撐到放假,一眨眼就要面對Blue Monday,導致周日晚上心情更Blue?為什麼我們對時間有這樣的認知差異?美國一篇最新研究的指出,造成時間認知差異的原因,可能與「心理學」有關係。
你最近諸事不順、需要去廟裡拜拜嗎?上班上到厭世感爆棚、同事又愛扯後腿?還是身為大學生的你,簡報一肩扛、內容一人做,組員卻從來沒出現過?人生起起落落是正常現象,但如果你已經感覺「心很累」,想遠離世間一切紛擾、原地成佛,不妨真的將腳步放慢一下,把你的串流平台帳號打開,或是將家裡蒙塵的DVD拿出來,享受一場精采的電影,可能比你每天翻IG雞湯語錄還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