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轉移存活率不到2成!  年輕乳癌跟肥胖、久坐有關  看懂乳房異常7徵兆

轉移存活率不到2成! 年輕乳癌跟肥胖、久坐有關 看懂乳房異常7徵兆

女星朱芯儀宣布罹患乳癌,並已進展至第2-3期引發各界關心。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為國內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患病高峰期約落在45-69歲。國健署癌登資料則顯示,台灣女性乳癌近年年輕化趨勢增加,20-40歲「年輕型乳癌」佔總體乳癌人口的40%,提醒年輕女性切莫輕忽大意。

閱讀更多 »
亂經、燥熱被當成更年期  一照超音波醫驚:子宮內膜癌2期了

亂經、燥熱被當成更年期 一照超音波醫驚:子宮內膜癌2期了

愛吃甜食的女性要注意,吃甜食不只易發胖,更會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台北秀傳醫院執行院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婦產學科教授鄭丞傑醫師指出,子宮內膜癌最主要的危險因子是不孕、生育太少、肥胖、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糖尿病等,過量攝取甜食確實會增加肥胖及子宮內膜癌機率。

閱讀更多 »
巴戈胰臟癌辭世:胰臟癌為何難早期篩檢?  4徵兆是胰臟警訊

巴戈胰臟癌辭世:胰臟癌為何難早期篩檢? 4症狀是胰臟警訊

知名藝人、主持人巴戈傳出因罹患胰臟癌逝世享壽68歲。胰臟癌在國人十大癌死亡率中排名第七位,主要風險因子為吸菸、喝酒、肥胖及糖尿病。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院長羅鴻源醫師接受《潮健康》訪問表示,以死亡確診人數比而言,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胰臟癌5年存活率普遍約僅1%-5%,是預後甚不理想的癌症。

閱讀更多 »
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專家問答集】大腸癌症狀及高風險群? 吃哪些食物能預防? 發現息肉就是癌症嗎?

根據衛福部最新公佈數據,108年大腸癌新增個案數為17,302人,是十大癌症中第一位,標準化發生率較前一年略上升1.1。單以大腸癌發生率來看,近年來呈現上下起伏,一方面環境中的危險因子雖仍存在,另一方面,國家推動篩檢,也有助找出更多無症狀的早期大腸癌。早期大腸癌患者最多數的症狀其實是「無症狀」,通常病情進展到2-3期之後才會有明顯症狀。與大腸癌最直接有關的「警示症狀」為消化道出血(大便有血)、貧血、明顯體重下降等。其他臨床症狀例如腹瀉、排便習慣改變,也有可能是生活壓力等造成。

閱讀更多 »
更年期從42歲就會開始? 該如何減緩相關症狀? 出現「5大情況」要小心是更年期前兆

昏厥只是灌流不足 還是腦瘤作怪? 醫揭昏厥、暈眩、昏迷最大差異

突然「暈倒」有可能是重大疾病前兆?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神經內科鍾宜君醫師解釋,昏厥的可能原因眾多,第一,心源性問題造成的昏厥,例如心律不整、心臟疾病。第二,神經性疾病導致「迷走神經」不穩定或是姿勢性低血壓而造成昏厥。 第三,癲癇,有些患者是因癲癇發作而產生抽搐、昏厥。第四,腸胃炎、腸胃出血使體力虛弱與血壓過低,也可能引起短暫昏厥。第五,感染問題。

閱讀更多 »
2公分就可能轉移!  胰臟癌復發率破8成  哪種篩檢工具才有效?

2公分就可能轉移! 胰臟癌復發率破8成 哪種篩檢工具才有效?

胰臟癌被稱為「癌中之王」,在最新108年癌症登記資料中,名列十大癌症死亡率第7名。胰臟癌雖然發生個案數較少,但五年存活率僅1%-4%,不少名人更因胰臟癌辭世,令國人聞之色變。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表示,胰臟癌確診後僅約1至2成能開刀,又是極易復發的癌症,惡性度確實相當其他發生人數較多的癌症更棘手。

閱讀更多 »
胰臟癌無徵兆死亡率恐破8成

「癌王」胰臟癌無徵兆 死亡率破8成? 腫瘤部位與症狀有關? 如何治療能存活最久?

胰臟癌因一年死亡率超過8成,素有「癌王」之稱。林口長庚醫院腫瘤科吳教恩醫師指出,一般所說的胰臟癌,九成以上是指外分泌組織長出的「腺癌」,惡性度高且容易轉移,治療效果並不理想。吳教恩醫師說明,胰臟「頭部」的腫瘤會造成膽管阻塞及黃疸症狀,較容易被早期發現。但是,若腫瘤長在「胰體」或是「尾部」,通常須長到一定大小才會造成疼痛,且伴隨有食慾不佳、體重下降等症狀。病人可能在症狀出現3至6個月之後才診斷出胰臟癌。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