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家中附近區域的綠地占比面積,與罹患心理疾病風險下降的可能性有關?來自台灣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的研究團隊,於8月16日在國際期刊《健康與地方》(Health
&
Place)發表最新的綠地與躁鬱症相關研究,表明中、高比例綠地的城鄉,居民罹患躁鬱症的可能性最多可下降逾5成以上。
&
Place)發表最新的綠地與躁鬱症相關研究,表明中、高比例綠地的城鄉,居民罹患躁鬱症的可能性最多可下降逾5成以上。
綠地增加與減少「躁鬱症」風險有關? 台研究:患病率最多降低51%
該研究由成功大學測量及空間資訊學系吳治達副教授、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系李曉昀助理教授所發起。研究為台灣首次結合衛星遙測、機器學習及資料庫統計分析等方法,目的是量化綠地對躁鬱症疾病負擔與所得效益。
研究結果提到,相較於低比例綠地的城鄉,中比例及多比例綠地的城鄉分別能減少21%、51%的躁鬱症可能性。此外,研究也特別計算躁鬱症所導致的失能及生產力下降(DALY),發現增加綠地的比例,能減少10.97%與躁鬱症有關的DALY損失、而增加11.04%的生產力之產生收入,此全國性研究結果首度的提供了一個直接證據,並支持城市綠化對人們精神健康的價值。
綠地作用不只增加芬多精!
專家:平均為每人減少6.1年壽命損失
另外,研究也發現全台各鄉鎮的綠地比率,與躁鬱症發生率兩者為顯著負相關。台灣當前的綠地比率平均為每個人減少6.1年的健康壽命損失,假設民眾因此得以正常生活與工作,將帶來212.7萬美元的產值。
吳治達副教授表示,採用「失能調整人年」與「收益」2大指標,量化綠地對健康的效益。失能調整人年常用來呈現民眾罹患疾病而損失的健康和壽命。根據研究團隊的衛星遙測資料,台灣在2013-14年有50個鄉鎮的綠地比率未達世衛組織(WHO)建議標準,也就是住家周圍方圓300公尺內應至少有一片大於0.5公頃的綠地。
即便如此,換算為全台灣總人口之效益時,台灣現有的綠地比率,平均可為每人減少6.1年由於躁鬱症而損失的健康生活壽命。研究也推估,若這50個鄉鎮的綠地比率都達WHO建議的標準,將使綠地對躁鬱症的壽命與經濟效益進一步增加10%。吳治達副教授也提醒,研究是以全台的資料分析,並看到統計上的相關性,但無法直接連結各鄉鎮的綠地比率與躁鬱症發生率。
森林綠地顯著影響心理健康? 人造綠地景觀也有放鬆功用
李曉昀助理教授補充說明,不能單憑此次研究的成果,就推論居住鄉鎮的綠地多與罹患躁鬱症無關;且研究並無納入「家族病史」這項躁鬱症的重要原因。總的而言,綠地並非影響躁鬱症的唯一因素,研究只僅能說明綠地增加,可能降低躁鬱症的風險。而本研究採用的是國際失能調整人年指標,未來台灣若能依據在地資料訂出屬於台灣的失能調整人年指標,才能更符合實際狀況。
不過,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柳婉郁特聘教授仍表示,森林綠地可以透過不同的途逕與機制影響心理健康,如自然植物可經由生理機制排放出芬多精等,有益健康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這樣的效應是人造景觀所做不到的。另一方面,人造景觀如應用得當,亦能營造出美麗、自然的森林生態樣貌,讓人們在進入或觀賞該環境時,便達到放鬆和恢復注意力的效用。
台北榮民總醫院社區復健精神科主任李正達則指出,提到值得後續再觀察的是,本研究所運用的綠地比例,並不能直接代表每個居民對綠地的使用率以及對綠地的實際感受;且躁鬱症臨床表現非常複雜、也有許多分類,有些情緒疾患的個案其實是「憂鬱症」而非「躁鬱症」,不同診斷背後的成因各異,未來研究可以更仔細釐清實際暴露在綠地環境,是否會顯著的影響情緒相關疾病。
延伸閱讀:
「住海邊」真的比較健康! 15國研究曝:靠海居民健康程度高37.5%
做哪些運動最能抒壓? 研究解答:衝浪、登山效果顯著! 最多降7成重鬱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