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心衰竭」等於無藥可救? 「這類人」發病前竟無症狀? 醫揭6大高風險族群
「心臟」是少數不易受到「癌細胞」影響的器官之一;不過若罹患有「心臟癌症」之稱的心臟衰竭,卻可能比癌症更為致命。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受訪表示,心衰竭又稱「疲球心」,形容心臟如漏氣氣球,因心肌變長、變薄,心臟擴大無力而逐步停止跳動。
「心臟」是少數不易受到「癌細胞」影響的器官之一;不過若罹患有「心臟癌症」之稱的心臟衰竭,卻可能比癌症更為致命。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受訪表示,心衰竭又稱「疲球心」,形容心臟如漏氣氣球,因心肌變長、變薄,心臟擴大無力而逐步停止跳動。
新冠疫情延燒超過3年,最近在我國又拉出第四波大流行。新冠病毒威脅尚未遠離,醞釀中的隱形風暴:「抗生素抗藥性疫情細菌」盛行率,同樣不可輕忽,一旦染疫同時合併感染某些抗藥菌,住院時間可能延長2至3倍。
特定營養素對於增強免疫力有重要的作用,並且對於促進人類免疫力的發揮非常關鍵!如今新冠疫情雖然有平息的跡象,但流感、RSV與hMPV等病毒仍然虎視眈眈,不能因為疫情趨緩就鬆懈。建議民眾平時多加攝取以下6大營養素,維持基本免疫。
成年人一分鐘大概會呼吸15 到20 次,寶寶的呼吸次數則是成年人的雙倍。儘管呼吸是一種會自動進行的動作,由我們的副交感神經系統負責,但它其實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而且淋巴在這段過程中也巧妙地貢獻了一己之力。
本土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探低,而猴痘病毒個案通報數持續增加,根據疾管署4月11日最新統計,本土猴痘感染個案已達25例。清明連假之後,桃園、高雄也傳出通報感染猴痘的個案,估計本土猴痘案例已達到30例。
疫情期間一名於鄰近診所出生的早產兒,出生後發生低溫、低血糖、呼吸費力、血色素低下(僅2.9 g/dL,正常為14 g/dL以上)等問題,為縮短搶救時間,外接團隊事前先請診所完成病人COVID-19 PCR,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沈仲敏主任指出,病人到院後診斷為「胎兒母體輸血症」,即病人9成以上血液(209.5 mL)倒輸回流母體,為嚴重貧血(80-150mL以上屬嚴重),發生率約萬分之三,若未及時搶救,延遲輸血治療,嚴重可能出現低血容性休克、多重器官衰竭的情形,死亡率高達6成以上,即使存活也多留下後遺症。
隨口罩解封、輕症免隔離政策陸續實行,如何與病毒持續共存、成為今年度的重要課題。台灣感染症醫學會針對我國確診民眾進行生活品質影響調查,高達6成確診者表示染疫後,睡眠、情緒、記憶力、專注度等皆受到影響,甚至以體力影響最有感。
近期導致全球陷入缺蛋潮的「禽流感」,恐將跟隨新冠肺炎與猴痘病毒的腳步,在人類世界掀起另一波疫情大流行?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示警,目前禽流感已在哺乳動物界開始傳播,如西班牙的貂屬動物、蘇格蘭的海豹、南美洲的海獅與海豚,皆發現因感染「H5N1」禽流感而導致大量死亡。
隨著全球疫情逐步趨緩,不僅國內觀光客開始增加、出國旅遊者也一窩蜂「傾巢而出」。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指出,境外旅客開放加上國內口罩政策的鬆綁,民眾此時更容易忽略鞏固身體保護力的重要性。即使此前已經確診、或施打過新冠疫苗,不代表就此擁有「無敵星星」,仍可能暴露於二次確診的風險中。
猴痘病毒首次出現「本土案例」!衛福部疾管署於今日(3/1)公布我國第6、7例確定病例,分別為北部40多歲及南部20多歲本國籍男性,居住地分別為新竹縣及高雄市,於2月下旬因身體陸續出現發燒、丘狀癢疹、水泡、淋巴結腫大、舌頭潰瘍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分別於2月26、27日確診陽性。
睽違812天,國內的「室內口罩禁令」終於在今日(20日)宣告解除。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表示,事實上口罩禁令的鬆綁確實有其必要性,對於民眾的生活習慣、社會氛圍,乃至於整個國家的經濟狀況,都有以下明顯的好處。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於昨日(2月9日)防疫記者會表示,經考量國內疫情逐漸平穩、且醫療量能充足,經由跨部會溝通研議與綜合評估後,如疫情持續穩定可控,自2月20日實施以下室內戴口罩放寬之通案性規定。疫情指揮中心指出,於以下2大指定場所之室內空間,仍須按規定全程戴口罩。包括醫療照護機構:醫療、醫事、老人福利、長期照顧服務、榮譽國民之家、兒童及少年服務、身心障礙福利機構等;公共運輸及特定運具:車廂、船舶、航空器等運具及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