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健檢項目太多不知從何選起? 健管中心推「四大師字輩專家」,結合AI數據打造個人化健檢

健檢項目繁多令人難以選擇,國泰健檢「敦御診所」結合醫師、健管師、營養師與數據分析師「四大師字輩」,搭配AI分析,打造個人化健檢方案。從預約開始提供專業諮詢,並在高隱私、舒適空間內完成檢查,降低焦慮感。針對三高年輕化趨勢,診所也強調早期檢查的重要性,並透過功能醫學與大數據協助民眾守護健康,讓健檢成為日常習慣。

閱讀更多 »

三高、腎臟病不能亂進補!醫揭「溫補」過量危險性:出現3症狀快就醫

冬令進補需依體質與健康狀況調整,虛冷體質適合溫補如羊肉爐,但三高、腎臟病、自體免疫疾病及兒童等族群應避免過量,以免影響血壓、腎功能或引發性早熟。奇美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莊照宇醫師指出,高鉀中藥材過量可能致腎損傷,若出現便秘、水腫或頭暈等症狀應立即就醫。此外,高風險族群需注意保暖,特別是頭頸及四肢部位,以減少溫差對心血管的影響。

閱讀更多 »

不甩三高開心吃年菜! 營養師:用餐只需更改「1順序」,這道菜要最後享用

三高族群過年可透過調整進食順序來享受年菜,先從蔬菜如筍絲、白菜滷開始,再進食清蒸魚或豆腐等蛋白質,最後才攝取年糕、發糕等澱粉類主食,減緩血糖波動並控制總攝取量。張語希營養師建議,飯後零嘴應選原味堅果、無糖海苔或莓果類,搭配無糖豆漿或國寶茶等低熱量飲品,避開甜酒釀及含糖飲料等以降低健康負擔。

閱讀更多 »

享受年菜也要注意紅字!  營養師提醒三高患者:謹記「三低一高」原則

:三高患者應遵守「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原則來享用年菜,例如以清蒸或涼拌取代油炸,並加入高纖蔬菜。張語希營養師強調,進食順序具有一定重要性,先攝取膳食纖維,接著蛋白質,最後是澱粉,能有效減少血糖波動。湯品宜選擇清湯或蔬菜湯,並避開高脂肪與內臟食材。此外,節日零食可用原味堅果、無糖海苔等取代高糖食品,飲品則以無糖豆漿或紅茶檸檬為佳,並配合監測血壓與血糖維持健康。

閱讀更多 »

秋冬溫差大恐使心絞痛找上門! 醫:出現「2徵兆」要當心,緊急時做1動作保命

秋冬季節溫差大,血管快速收縮易誘發心絞痛,三高患者及有冠心病家族史者為高風險族群。優源診所心臟科內科院長鍾承志醫師表示,心絞痛的典型症狀為出力時胸悶、冒冷汗,非典型症狀則可能為肩膀痛或頭暈。若症狀發生時應含舌下錠急救,5分鐘後無緩解應立即就醫。鍾醫師強調,控制血壓、血脂及健康飲食,避免高鹽高油食物,是降低心絞痛風險的關鍵。

閱讀更多 »

有三高年菜怎麼吃? 營養師:六大菜餚這樣吃,最多可降低7成熱量

有三高怎麼吃年菜?張語希營養師表示,掌握低油低鹽、高纖飲食和控制主食比例三原則,選擇清蒸、烤製等健康烹調方式。例如改用烤白鯧、炙烤蝦仁或豆腐獅子頭等作法,可減少熱量及脂肪達40%以上。搭配高纖食材如菇類、竹笙和燕麥片,穩定血糖並提升營養。避免油炸、勾芡及高糖調味,像糖醋魚改為紅燒更健康。

閱讀更多 »

天冷心血管猝死多,一半以上心肌梗塞無徵兆?醫:5種人風險最高!

寒冷天氣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冠任表示,低溫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上升,進一步提高心肌梗塞和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包括三高患者、心血管病史者、家族病史者及肥胖者。陳冠任醫師建議,冬季應注重保暖,特別是頭部和四肢末端,運動前需充分暖身並避免過於激烈,泡溫泉時應控制水溫在40℃以下並避免溫差過大。

閱讀更多 »

寒流晨跑超傷心血管? 國健署示警跑者:2時段出門最危險

寒流清晨運動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衛福部國健署吳昭軍署長提醒跑者,冬季運動應避免「清晨」和「傍晚」這兩個溫度最低的時段。國健署建議遵守「身體保暖、充足熱身、補充水分、調整時間」4大原則,並呼籲三高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提高警覺,運動時結伴同行以相互關照。此外,從寒冷戶外進入室內後應逐步回暖,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血管擴張及相關健康風險。

閱讀更多 »

魚油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吃? 藥師:除了這3族群外別亂買,恐白花冤枉錢

魚油富含Omega-3脂肪酸,主要成分EPA和DHA具三大功效:改善心血管健康、降低血脂與血壓;保護眼睛,預防乾眼症與視力退化;提升專注力,幫助思緒清晰。劉佳明藥師表示,適合補充魚油的族群包括三高患者、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者及高壓工作者。挑選魚油時應關注EPA與DHA含量、純度、來源及品牌信譽,避免過量攝取或重金屬污染。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