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人有「心臟未爆彈」 醫揭心律不整5大症狀:猝死率暴增2.6倍
心跳不規則不只要當心是「心房顫動」發作,還可能是中風、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的未爆彈?中華民學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醫師指出,心血管出狀況的的病人大多反映會有心悸、胸悶、覺得喘、呼吸困難、頭昏、疲倦等症狀。如果罹患心律不整等慢性病,未規律接受治療,病情未受良好控制,感染新冠後重症風險恐增加,原本疾病突然發作危險也大增。
心跳不規則不只要當心是「心房顫動」發作,還可能是中風、心肌梗塞及心因性猝死的未爆彈?中華民學心律醫學會理事長溫明賢醫師指出,心血管出狀況的的病人大多反映會有心悸、胸悶、覺得喘、呼吸困難、頭昏、疲倦等症狀。如果罹患心律不整等慢性病,未規律接受治療,病情未受良好控制,感染新冠後重症風險恐增加,原本疾病突然發作危險也大增。
納豆具有多種天然營養成分,皆有促進心血管健康、溶解血栓、降低血壓、減少動脈硬化發生的好處,也能幫助強健骨骼、保護腸道健康,讓身體的免疫系統維持正常。紅麴菌素(Monacolin K)與Statin類的膽固醇藥物結構相似,研究文獻指出,補充Monacolin K可以降低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也有系統性研究發現,紅麴有將低血壓的效果,動物及細胞實驗則顯示紅麴可提高骨質密度,促進造骨細胞增生。補充納豆紅麴時必須兼顧輔酶Q10的攝取,含量建議達到30毫克,也可從天然飲食如油脂類、魚類、肉類補充。醫師提醒,挑選納豆、紅麴時,最好同時補充成分來源為世界大廠製造、具有專利的輔酶Q10,才能確保其品質及安全性。
近期連日高溫連續飆破36度,特定族群若處於極端的溫度環境中,如辦公室、住家、自駕車或捷運等處,要當心空調溫度過低導致「心肌梗塞」。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孫德光醫師表示,近日戶外持續高溫,對於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可能因頻繁進出室內外劇烈溫差環境,有誘發心肌梗塞的風險。
無不良嗜好、家族相關病史,仍要注意「心肌梗塞」的風險!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血管內科劉昱成醫師表示,疫情期間一患者於工作時突然昏厥並失去心跳,急診後CPR仍然意識不清。確診後認定為急性心肌梗塞,原本心血管就已慢性阻塞約90%、完全阻塞後更造成大片心肌梗塞缺氧,幸經緊急裝置血管支架後順利清醒。
男、女發生心肌梗塞原因大不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張嘉修醫師受訪指出,男女性的心肌梗塞風險因子確實有所差異。以統計而言,性別本身就是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發生心肌梗塞。女性則勿因症狀不典型,而輕忽心血管疾病警訊。
很多民眾覺得高血脂沒有明顯症狀、無關痛癢,其實,台灣的心血管疾病逐漸年輕化,膽固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國人高血脂中華民國血脂及動脈硬化學會理事長暨台北榮民總醫院黃柏勳教授表示,根據國健署2017年至2022年的台灣三高盛行率數據,20-49歲的青壯年族群有高血脂問題達到11.5%,每10個人就有1個高膽固醇。40-64歲更嚴重,有32.6%屬於膽固醇超標,等於3個人當中就有1個高血脂。65歲以上盛行率更達到37.9%。
急性心肌梗塞奪命快!有研究統計發現,約6成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到醫院接受治療前就宣告不治,死亡率極高。常見的風險因子為三高問題、抽菸、肥胖,與天氣變化劇烈亦有關聯。《JAMA Cardiology》刊載研究指出,7項關於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險因子,與急性心肌梗塞的相關性高達83%-85%左右,對於及早發現與治療而言,或許將有所助益。
改變生活習慣對防止嚴重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中風的復發,效果可能不遜於藥物?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研究團隊在2022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上發布一項大型前瞻性數據分析,研究顯示,已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族群,只要能夠確實「戒菸」,就能獲得與服用其他三種藥物相同的好處。
心血管事件是造成猝死的主要原因,常見於新聞報導中的「心臟衰竭」,究竟是如何發生的?亞東紀念醫院心臟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吳彥雯醫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說明,心臟衰竭是指心肌收縮力下降,心臟送出的血液無法供給身體組織足夠的氧氣。
一名42歲任職於大企業的女性主管,一年多前因配合公司疫情管控規定,與國外分公司的視訊會議大幅增加,導致日夜作息不規律,精神不佳,更發現月經失調,自感無「性趣」,影響夫妻之間感情,因而求診。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徐毓婷主任表示,透過睡眠檢查,該患者診斷為「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建議病患安排住院並接受手術,患者因是公司主管,平時工作忙碌,實在無法抽出時間住院,更遑論說後還需要一段恢復期休養,後為其安排上呼吸道「微創無線電波」手術,術後當天即重返職場。
慢性腎臟病與高血壓控制息息相關,甚至可能加快洗腎進展。臺北榮民總醫院教學部實證醫學中心主任鄭浩民醫師表示,高血壓會影響腎絲球過濾率的下降速度,一般正常人每年下降速度約1cc,血壓大於140 mm/Hg時每年會下降5cc,血壓超過180 mm/Hg時,每年下降速度更高達10cc。
近日各地空污紛紛呈現「紫爆」警報等級,人體每分每秒都在呼吸,空氣污染對身體健康的影響,恐怕比肉眼所見到更為全面且深遠。《新英格蘭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空污濃度及成份大多隨著時間與地點而改變,且受天氣影響程度大,空氣中帶有的污染物質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污染物、以及半揮發性質的苯類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