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戀男、自卑男都中標! 挪威研究稱:7類男性最容易有「厭女情結」
根據《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的研究,過度自戀或自卑的男性更可能具有厭女情結。研究發現,這類男性對女性抱有較高的敵意,特別是曾被拒絕、右派威權主義者、遊戲成癮者與孤獨感強烈的男性,與厭女情結有較強的關聯。研究指出,這些男性對女性展現的敵意可能源於自我認知、社會壓力與情感挫折。
根據《Scandinav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的研究,過度自戀或自卑的男性更可能具有厭女情結。研究發現,這類男性對女性抱有較高的敵意,特別是曾被拒絕、右派威權主義者、遊戲成癮者與孤獨感強烈的男性,與厭女情結有較強的關聯。研究指出,這些男性對女性展現的敵意可能源於自我認知、社會壓力與情感挫折。
新竹國泰醫院的婦產科醫師張瑜芹指出,口交有潛在的健康風險,可能會導致病毒感染,如口腔癌、子宮頸癌、皰疹等性傳播疾病。文中提到三大NG行為應避免:口交前刷牙可能讓口腔產生細小傷口,增加感染風險;體液沾染眼睛或口腔會導致疾病傳播;多重性伴侶增加性病風險。
本土新冠病毒疫情持續探低,而猴痘病毒個案通報數持續增加,根據疾管署4月11日最新統計,本土猴痘感染個案已達25例。清明連假之後,桃園、高雄也傳出通報感染猴痘的個案,估計本土猴痘案例已達到30例。
HIV(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愛滋病毒)已不再是不治之症,接受幹細胞移植後「治癒」HIV的第3起案例報告,今年2月登上國際期刊《Nature Medicine》廣受注目,然而,是否所有HIV感染者都適合接受幹細胞移植,一勞永逸清除體內的病毒威脅?
想要成為異性眼中的完美對象,首先得避免成為曖昧關係的「破壞者」?根據《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期刊刊載研究指出,6種使異性厭惡的性格:外表令人厭惡或行為粗俗(gross)、對感情過於入迷(Addicted)、過於依賴對方(clingy)、私生活混亂或濫交(promiscuous)、冷漠(apathetic)和沒有上進心(unmotivated),最容易破壞與異性之間的關係。
2022年面臨Omicron變疫株肆虐,新興傳染病的相關研究方興未艾。同時,疫苗技術的突破,也推動癌症疫苗的研發往前邁進,而癌症免疫治療、細胞治療的應用開發也在不斷邁進。體重管理觀念抬頭,愈來愈多人追求減重的同時,竟也意外造成糖尿病針劑藥物的缺貨。回顧今年還有哪些最受大眾關注的健康議題?以下為《潮健康》整理2022年十大健康新聞。
目前國內已進入與「新冠病毒共存」的階段,不少男性擔憂染疫後是否將對下半身的「性福」造成影響。性醫學期刊《Sexual Medicine》曾刊載研究指稱,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恐影響陰莖微血管中的「內皮細胞」,造成微血管失能、收縮;而病毒所引起的全身炎症,也是導致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因子。研究結果顯示,染疫者的勃起功能障礙風險較健康正常人高出20%。
常聽到「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如今在性別逐漸平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說法是否還成立?近期《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刊載研究表明,擁有「黑暗三角人格」(The Dark Triad personality traits)特質的男性,與更多的性伴侶數量呈正相關。為何擁有該特質的男性容易受到女性歡迎?
居家隔離可能影響伴侶間的「性行為」?因居家隔離造成的心理問題,對伴侶性行為的影響恐怕比病毒本身更為深遠。《Frontiers in Psychology》刊載研究指稱,性行為似乎與夫妻衝突、伴侶情緒變得暴躁、以及心理困境有顯著相關,這些因素對性行為將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