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孩重複做「1動作」恐是蜂窩性組織炎! 獸醫籲:定期驅蟲守護飼主與寵物健康
外出散步是維持毛孩健康的最佳活動之一,但若缺乏寄生蟲防範觀念,反而容易使飼主與毛孩身陷傳染病危機。炎炎夏日來臨,許多蚊蟲、跳蚤伺機作亂,叮咬不僅容易引發紅腫、搔癢難耐,嚴重還可能發燒、頭痛,對於無法言語表達的毛孩與小孩來說,僅能不斷地搔抓皮膚。
外出散步是維持毛孩健康的最佳活動之一,但若缺乏寄生蟲防範觀念,反而容易使飼主與毛孩身陷傳染病危機。炎炎夏日來臨,許多蚊蟲、跳蚤伺機作亂,叮咬不僅容易引發紅腫、搔癢難耐,嚴重還可能發燒、頭痛,對於無法言語表達的毛孩與小孩來說,僅能不斷地搔抓皮膚。
常常感覺疲勞、骨痛、食慾下降嗎?這可能並非工作勞累惹的禍,而是骨髓纖維化在作怪!骨髓纖維化多與基因突變、骨髓間質中的纖維細胞不正常增生有關,導致造血細胞無法正常工作,常見症狀為疲倦、有飽足感、盜汗、搔癢等,容易被誤認是腸胃不適或勞累而延誤就醫。
無論使用電腦、追劇或玩手遊,民眾的生活與3C產品幾乎密不可分,也容易造成用眼過度問題。若長時間緊盯螢幕,使眨眼次數減少,再加上光線不足、距離螢幕太近、配戴隱形眼鏡等,都可能導致眼睛乾澀、搔癢、疲憊等乾眼症狀發生。不少民眾會購買眼藥水來緩解眼睛疲勞,但這些產品可以如保養品一般,頻繁地使用嗎?
脖子腫要當心!淋巴瘤每年新增人數超過3,000人,當中不少為2、30歲年輕患者。由於症狀不明顯,淋巴瘤不易早期發現,約有一半以上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第3-4期。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秘書長李啟誠醫師表示,淋巴瘤最主要症狀為淋巴腺腫大,特別明顯會出現在腹股溝部位。有些人則以發燒來表現,且往往不是高燒而是低燒,容易在傍晚之後開始出現症狀。
靜脈曲張俗稱「浮腳筋」,為表淺的靜脈外觀變粗、變大或鼓脹造成的靜脈血管疾病。常見的發生原因為靜脈血管內瓣膜結構脆弱鬆垮,導致體內血液循環回流產生異常,或是前端深部靜脈阻塞(少數)導致後端血管腫大,使腿部出現類似「冒青筋」的外觀表現。
廣受女性歡迎的「酸類」換膚產品,不同種類間也有所差異?哪一種最有效?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醫師表示,水楊酸、果酸與杏仁酸等酸類,最大差別在於「濃度高低」。理論上濃度愈高效果較顯著,但不建議從濃度過高的產品開始使用,避免皮膚產生過敏、紅腫等不良反應。
「念珠菌」是造成女性私密處感染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不少女性更深受反覆感染所苦。宜蘊生殖醫學中心院長陳菁徽醫師說明,女性常見的陰道感染,可分念珠菌、細菌、滴蟲三種,其中又以前兩種病菌,反覆發作的狀況最多。念珠菌是一種真菌類的感染,容易在免疫力較差時發作,比如作息不正常、喝水太少、懷孕、使用抗生素、衛生習慣不佳、潮濕悶熱的環境(比如穿著不透氣牛仔褲或褲襪)、性生活未全程注意清潔等原因。
3C科技產品日益進步,智慧裝置為人類帶來許多便捷,同樣也造成「文明病」問題,比如用眼過度族群更容易面臨「乾眼症」困擾。新北市立聯合醫院眼科主任陳昱安醫師解釋,長時間專注凝視平板、手機等,會導致眨眼頻率下降、眼部組織水分揮發,當淚腺分泌減緩,就可能讓眼部水分的供需失衡,造成乾眼症狀況。陳昱安醫師說明,除了用眼過度之外,乾眼症與先天性免疫風濕疾病、乾燥症也有關聯。這類族群淚腺構造因病變萎縮,難以製造淚液,即使沒有重度用眼也可能產生眼睛乾澀問題。
關節痛、指甲變形、皮膚出現紅色斑塊都跟乾癬有關?內湖國泰診所皮膚科羅陽醫師表示,乾癬是一種免疫失調疾病,會使皮膚細胞生長速度增加,造成快速脫屑,最大特徵是皮膚表面會有界線清楚的紅色斑塊,並帶有銀白色碎屑,好發部位包括頭皮、耳後、膝蓋、手肘、股溝,氣溫溼冷時症狀容易更明顯。羅陽醫師指出,乾癬患者的指甲會出現類似水滴型的凹陷,且帶有一點一點的斑點。病人也可能出現指甲易脆、易裂,容易與灰指甲混淆。統計發現,約有10%-30%乾癬病人會發生「乾癬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