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增10倍心血管風險! 醫示警:光吃特效藥還不夠,除非做到1件事
感染流感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指出,流感會導致全身性發炎,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研究顯示,感染流感後2週內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2倍,反覆感染恐損害心血管健康。李醫師強調,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並保護心血管健康,呼籲青壯年積極預防流感。
感染流感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關聯,台灣疫苗推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秉穎醫師指出,流感會導致全身性發炎,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風險。研究顯示,感染流感後2週內心血管疾病風險飆升2倍,反覆感染恐損害心血管健康。李醫師強調,接種流感疫苗能有效降低感染與重症風險,並保護心血管健康,呼籲青壯年積極預防流感。
因應後疫情新興傳染病的可能變化,台灣感染症醫學會舉辦「2022 年新型冠狀病毒流行暨預防研討會」,引言人王復德理事長表示,台灣自2002年SARS疫情中獲得寶貴經驗及每年預防演練,在新冠疫情期間發揮顯著成果。隨著防疫政策從嚴格清零走向與病毒共存的全球趨勢,指揮中心也宣布放寬配戴口罩等防疫規範,似乎在可預期的未來,人們有望恢復正常生活。
根據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公布,國內目前已有2例Omicron病毒亞型「BA.5」本土確診者。究竟新型變種病毒是否將造成嚴重疫情?根據美國病毒進化生物學家Jesse Bloom指出,相較Omicron先前的亞型如BA.1、BA.2或BA.3,其後代BA.4、BA.5似乎更能躲避抗體與免疫反應;即使民眾此前已感染新冠病毒,BA.5強大的免疫逃脫能力仍可能致病,造成「二次感染」。
壓力對身體的影響有多深遠?顏佐樺醫師表示,雖然未有證據顯示壓力會直接引發癌症,但已有多篇研究發現,壓力可能是引起癌症的危險因子,亦會增加癌細胞生長轉移的風險。動物實驗證實,壓力荷爾蒙與乳癌確實有相對應的關聯;此前一長期追蹤15-30年的研究指出,工作壓力較大的男性較易罹患肺癌、大腸癌、胃癌。而壓力甚至也會影響癌症治療和復原進展。
本土Omicron疫情持續延燒,根據指揮中心資料顯示,3月27日至4月9日期間已累積4,270人確診。不過,施打疫苗後的患者大多為「輕症」,導致確診病毒與感冒症狀難以分辨,民眾更對何時需要「快篩」感到無所適從。重症醫學專家黃軒醫師於社群貼文指出,感染Omicron病毒的患者當中,常見的症狀為喉嚨痛、打噴嚏、流鼻水、頭痛以及疲倦等等。
COVID-19病毒大流行蔓延至今,已對全世界產生難以估計的人口健康及各方各面的傷害。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統計,目前已累計超過4.6億人感染、600萬人死亡。不過,科學家認為COVID-19造成的真正死亡人數恐怕遠超估計,華盛頓大學健康數據評估中心(Institute Health Metric and Evaluation, IHME)根據「超額模型」推估,COVID-19直接與間接導致的死亡人數接近180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