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抗慢性發炎效果顯著! 哈佛醫學院推「6大抗炎水果」:不只莓果類有效
如果正處於減重階段,又忍不住嘴饞想吃甜食,「水果」可說是替代含糖零食的最佳選項。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直屬網站《哈佛健康出版社》指出,每天至少吃2個拳頭大小(大約2碗)的各式水果,可以幫助身體增強「抗氧化活性」。
如果正處於減重階段,又忍不住嘴饞想吃甜食,「水果」可說是替代含糖零食的最佳選項。哈佛大學公衛學院直屬網站《哈佛健康出版社》指出,每天至少吃2個拳頭大小(大約2碗)的各式水果,可以幫助身體增強「抗氧化活性」。
放完長假、旅遊歸國後回到辦公室或學校,總是感到精神不濟、昏昏欲睡?余朱青營養師於社群指出,7-8月適逢暑假,不僅是旅遊旺季、也意味著夜晚熬夜的機會增加。不少學生或上班族想透過飲食加以提神,而「咖啡」通常是首要之選。
攝取充足維生素C對維持健康免疫力很重要,但現代人生活節奏忙碌,不少民眾選擇額外服用高劑量維生素C作為日常保健,但過量攝取維生素C不只可能增加腎臟負擔,還可能造成急性腎損傷必須洗腎救命。一份刊登在開放期刊《Cureus》最新的病例報告即指出 ,一名55歲的女性因為體內過量的維生素C引發急性腎損傷(AKI)及腎臟高草酸尿症(hyperoxaluria),急診至今三個月,必須持續透過血液透析(洗腎)維繫腎臟健康,並已確診屬於末期腎臟病(ESKD)。
打完疫苗或確診COVID-19,會讓「偏頭痛」發作情況變嚴重?小心只吃止痛藥恐「愈吃愈痛」還會藥物成癮!美國偏頭痛基金會指出,偏頭痛患者確診新冠病毒後更容易出現長新冠症狀,且頭痛次數在1-2月之內可能增加為每月10-15次。醫師提醒,偏頭痛誘發因素眾多,環境、遺傳、食物,壓力、睡眠、氣候都與偏頭痛有關。每周偏頭痛發作1次以上,建議及早至神經內科就醫。
Omicron大流行至今,臺灣新冠確診人數已逾300萬人,染疫率不斷上升的同時,重症人數也相對增加,透過日常飲食、營養補充調節免疫力對預防重症而言相當重要。要維持健康的免疫機能,需要各種營養素的參與及調節,專科醫師陳潔雯建議,在日常飲食中可選擇各類經研究證實的營養補充保健品,幫助厚植免疫力根基。
高血壓有「隱形殺手」之稱,罹患高血壓後通常需要長期控制,用藥安全更不能輕忽。衛福部食藥署提醒,服用「鈣離子通道阻斷劑類」類的降血壓藥,與葡萄柚一起吃,可能導致血中藥物濃度升高,增加副作用機率,引發頭痛、心跳過速、嚴重時甚至會造成低血壓,服藥時不可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