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頻尿不一定是膀胱無力? 醫:反而代表排尿功能良好! 出現「1狀況」才該擔心
頻尿不代表膀胱無力,反而可能是身體排尿功能良好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若喝水後頻尿且尿量多,通常是腎臟有效排水,避免水腫與電解質失衡;但若尿量少,可能與膀胱過動症或冷飲刺激有關。控制排尿的關鍵在於抗利尿激素,其分泌受血液電解質影響,飲食過鹹會減少尿量,清淡飲食則容易頻尿。職業駕駛應避免長時間憋尿,適時補水,若喝水少仍頻尿,應及早就醫。
頻尿不代表膀胱無力,反而可能是身體排尿功能良好的表現?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若喝水後頻尿且尿量多,通常是腎臟有效排水,避免水腫與電解質失衡;但若尿量少,可能與膀胱過動症或冷飲刺激有關。控制排尿的關鍵在於抗利尿激素,其分泌受血液電解質影響,飲食過鹹會減少尿量,清淡飲食則容易頻尿。職業駕駛應避免長時間憋尿,適時補水,若喝水少仍頻尿,應及早就醫。
在家照顧長輩出現意外狀況,竟可能與其服用的「藥物」有關?「長生不老藥師姬.游佩雯藥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民眾或照護員在照顧長輩時,往往容易遇到多種突發狀況,如頭暈昏倒、突發性胸悶、甚至一覺不醒等;即便有監督長者按時服藥,意外仍在轉瞬發生。
膀胱癌是國人最常見的泌尿道腫瘤之一,根據109年癌症登記報告數據,初診斷為泌尿器官腫瘤中約有4成是膀胱惡性腫瘤,發生率為男性癌症第11位。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治醫師丁原田受訪表示,膀胱癌近年發生比例有所增加,且隱隱然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的收治個案年僅32歲,因血尿問題以為是結石或發炎,就醫後才意外檢查出膀胱癌。
「下面」總是不舒服、緊繃,甚至總覺得肛門裡面有東西,到各科掛號卻找不出病因?疼痛專科楊琢琪醫師受訪表示,許多疾病都會造成會陰部疼痛不適,例如痔瘡、肛門瘻管、泌尿道發炎、陰道炎等,須先經由各別專科醫師診斷檢查,確認是否有前述疾病的「明確」跡象。
泌尿道結石可以在泌尿道任何一處形成,其中最常形成的部位在腎臟,因此稱為「腎結石」。另外,結石也常出現在輸尿管和膀胱中,偶爾會卡到尿道。腎結石常見於男性,好發於年輕族群。輸尿管的途徑中有3處狹窄,分別是從腎盂轉至輸尿管處、與髂總動脈交叉處、貫通膀胱壁的部位。
腎臟「長水泡」沒症狀,卻可能讓年輕族群提早洗腎?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醫師受訪表示,「多囊腎」是所有遺傳性腎臟病中造成洗腎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父母罹患多囊腎則兒女會有50%機率得到,導致成年後腎功能受影響,最終面臨洗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