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減重遇「撞牆期」是營養素不夠! 每天「跑步」不會瘦? 營養師教「1動作」燃脂更快
台灣「肥胖率」高居亞洲榜首 ,慢性病、肥胖造成許多健康問題,被冠上「健康」的飲食風氣也逐漸興盛。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健康飲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貿然實行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嫚嫚營養師表示,曾有個案實行「生酮飲食」,體脂肪卻沒有下降、腰圍數字仍然超標。實施生酮飲食時,若攝取過量蛋白質,將導致熱量過剩與脂肪堆積。
台灣「肥胖率」高居亞洲榜首 ,慢性病、肥胖造成許多健康問題,被冠上「健康」的飲食風氣也逐漸興盛。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健康飲食的方法各有不同,但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貿然實行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減重效果。嫚嫚營養師表示,曾有個案實行「生酮飲食」,體脂肪卻沒有下降、腰圍數字仍然超標。實施生酮飲食時,若攝取過量蛋白質,將導致熱量過剩與脂肪堆積。
規律運動對維持健康至為重要,但現代人生活忙碌,運動時間嚴重不足,「每周3次、每次30分鐘」的運動模式,對許多人來說可企不可及,轉而進行「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的鍛鍊方式。高強度間歇訓練並不是指特定的訓練動作,而是「短時間劇烈運動」搭配間歇性短暫休息的運動方式,每次運動時間約在45秒鐘到幾分鐘不等,大幅縮短了運動時間。在不少小型研究中,認為高強度間歇訓練能帶來比中等強度運動更突出的「最大化運動效果」。
無論是出於何種動機,適當運動是維持健康、增加體能無可取代的方式。然而每天到健身房報到,對不少人而言畢竟難度太高。其實只要學會簡單的徒手運動方式,也能夠透過居家運動達到一定效果。在一般情況之下,有氧運動及無氧運動,對身體機能有不同的好處。美國心臟協會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就建議,運動時需結合有氧運動以及重量訓練,方能得到更好的效果。
全國升為三級警戒後,不僅室外運動場不能去,健身房也因為防疫暫停營業。上班族不是分流上班,就是根本在家工作,疫情期間造成的最大變化之一,就是你愈來愈常在家不動,運動二字離你愈來愈遠,身材靠近走鐘愈來愈近。防疫讓許多人終於能名正言順不運動。已有許多研究指出,運動能夠減少新冠肺炎重症風險。也能幫助控制血糖、血壓,遠離各種慢性病。種種好處絕對都比躺在床上滑手機來得多。此時你可能想問:沒有啞鈴、滾輪或瑜珈墊之類的器材,家裡空間又不大的話,該怎麼辦?
許多人將「跳繩」這項運動當作是兒時遊戲,長大後便很少再透過跳繩做運動。事實上跳繩是許多拳擊手、健美選手做為賽前暖身的主要步驟之一,且除了基本跳繩,還衍生出負重跳繩、串珠跳繩、速度跳繩等等項目,花樣越來越多。而如今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無法前往健身房或是運動中心鍛鍊,因此在家自主跳繩訓練,逐漸成為運動人士的熱門訓練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