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6人就有1人缺鐵! 含鐵量食物最高是「它」:比牛肉還多6倍
你知道在台灣每6人就有1人缺鐵嗎?補鐵該吃什麼食物最好?除了素食者容易缺鐵之外,孕婦在孕期後期也要開始補鐵?首先先看日常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成年男性10毫克、成年女性15毫克,13歲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上限攝取量為40毫克。至於懷孕女性在孕期第三期到哺乳期,鐵質建議量是平時的3倍,每日建議量從15 mg增加至45 mg。此攝取量很難從飲食中補充,可適當的補充保健品或鐵劑補充鐵質。
你知道在台灣每6人就有1人缺鐵嗎?補鐵該吃什麼食物最好?除了素食者容易缺鐵之外,孕婦在孕期後期也要開始補鐵?首先先看日常鐵質的建議攝取量為:成年男性10毫克、成年女性15毫克,13歲以上青少年及成年人上限攝取量為40毫克。至於懷孕女性在孕期第三期到哺乳期,鐵質建議量是平時的3倍,每日建議量從15 mg增加至45 mg。此攝取量很難從飲食中補充,可適當的補充保健品或鐵劑補充鐵質。
指甲周邊皮膚「長倒刺」,是因為身體缺乏營養所造成?新光醫院皮膚科醫學美容中心主任唐豪悅醫師受訪表示,指甲長倒刺的主因是皮膚經外力撞擊、摩擦,或修剪指甲時剪到表皮等行為導致;網路盛傳的「營養不足論」,實際上與指甲組織變薄、指甲生長不全有關,例如接受化療導致指甲變色、缺鐵導致湯匙甲,不見得是長倒刺的主要原因。
台灣晚婚、晚生情況嚴重,高齡孕婦比例越來越多,母嬰健康風險也相對提高。根據內政部人口統計資料顯示,35歲以上者的高齡孕婦比例高達3成,且生育年齡有逐年推遲的趨勢,促使國人更加重視孕期健康議題,尤其近日國內疫情仍持續增溫,加上秋冬流感季夾擊,讓許多處於高風險群的孕媽咪們憂心不已,深怕自身及胎兒健康受到影響。
從指甲可能看出皮膚病變,甚至是其他器官疾病的徵兆?台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醫師表示,灰指甲、湯匙甲、乾癬性指甲與杵狀甲等疾病,成因並不盡然相同。黃毓惠醫師解釋,灰指甲通常呈現白色或黃色,並造成甲片的過度增厚。乾癬性指甲則可能使指甲出現大小不一的凹洞,有時會呈現「油滴狀」。湯匙狀指甲的常見特徵為指甲中間凹陷,可能的原因包括甲狀腺問題、缺鐵或缺鐵性貧血、心臟疾病等導致。杵狀指則可能與心肺功能不佳、身體缺氧有關。
生活作息是否正常,往往是健康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載的研究顯示,較早的睡眠時間與較低的心臟病風險有顯著關聯。該研究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的88,026位受試者資料,平均年齡為61歲左右、年齡區間為43-79歲,其中58%為女性。測試方式是用腕帶式感測器在7天內蒐集受試者睡眠開始與結束時間,並引領受試者完成健康與身體狀況評估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