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跑者飲食全攻略! 馬拉松賽前、賽後怎麼吃? 醫:熱量攝取不足恐影響賽事表現
跑者常因熱量攝取不足影響比賽表現,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5克,比一般人高出約50%。台北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王思恒院長(史考特醫師)指出,跑者表現下滑主因多為熱量不足、過度訓練及壓力累積。近期研究顯示高劑量蛋白質仍可促進肌肉合成。賽前應逐步增加碳水攝取,賽後補充碳水與蛋白質以利修復。建議根據個人體重與訓練強度調整飲食,並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以達最佳表現。
跑者常因熱量攝取不足影響比賽表現,蛋白質建議攝取量為每公斤體重1.5克,比一般人高出約50%。台北內湖恆新復健科診所王思恒院長(史考特醫師)指出,跑者表現下滑主因多為熱量不足、過度訓練及壓力累積。近期研究顯示高劑量蛋白質仍可促進肌肉合成。賽前應逐步增加碳水攝取,賽後補充碳水與蛋白質以利修復。建議根據個人體重與訓練強度調整飲食,並諮詢專業醫師或營養師以達最佳表現。
隨著飲食文化的變遷,「熟成」一詞越來越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各式餐館的菜單中見到「熟成牛排」已不足為奇;在超市中「熟成豬肉」則成為另一種肉品的選擇種類,而這些產品都與熟成技術有關。而究竟何謂「熟成」工法?
據統計,台灣目前有210-240萬糖尿病人口;換言之,每10人就可能有1人是糖尿病患者。新店耕莘醫院新陳代謝內分泌科主任馬文雅醫師指出,目前國內每年有約15-16萬的新發糖尿病患者,對於糖尿病人口的增長,不僅是因為疾病本身的原因,同時也跟國人錯誤的生活型態有關。
生酮飲食是近年頗受歡迎的減重方法,但也要小心身體可能悄然出現變化?聯安診所凃淑芬營養師表示,診間不少健檢民眾在抽血檢測時,發現其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跟前次報告相比,有明顯上升趨勢,細問之下才發現有很大比例的民眾正執行生酮飲食。
運動後是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哪些食物能幫助肌肉修復?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適度運動有提高代謝力、減脂、心肺提升等諸多好處。但運動後身體會流失能量、感到疲累;不僅成年人,成長期中的孩童更要注意,孩子們跑跳、打球也會消耗大量體力。而運動後即為補充營養的最佳時機。
想要順利「瘦身」,正確的飲食調整與適當運動不可偏廢。嫚嫚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運動前後的飲食與減重效率息息相關,運動前應避免空腹超過5-6小時,並建議攝取總熱量不超過200大卡的食物,食物類型以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為輔。嫚嫚營養師建議,運動前可以吃東西,但食物總量不宜過多。在運動前1-2小時可吃固體食物;而運動前30分鐘至1小時期間,過量進食容易造成腸胃道不適,建議可改為攝取液體類食物。
上班族平日少動多吃當心體重上升!不但可能造成肥胖,還會引起「胰島素阻抗」,導致糖尿病發生。國泰綜合醫院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陳維常醫師表示,外送、聚餐、飲酒、含糖飲料等飲食習慣,易使熱量攝取過多,導致高血糖與脂肪堆積,也是年輕人口發生糖尿病的重要原因。陳維常醫師解釋,胰島素是身體重要的合成荷爾蒙,負責將從飲食中攝取的熱量轉化為肝醣、脂肪,並儲存在身體各處組織細胞。當熱量長期攝取過剩,過多的脂肪會堆積在肝臟,有可能形成「脂肪肝」,未來甚至會演變為肝臟硬化與肝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