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咳喘累勿輕忽 急性惡化死亡率破五成! 抗肺纖維化藥物獲擴大給付
天氣轉冷時後異常咳、喘、累或發生活動性呼吸困難,要當心是否為「間質性肺病」潛在徵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教授指出,身體組織受傷後的結痂,就是一種局部「纖維化」,肺部持續受傷即是「肺纖維化」。
天氣轉冷時後異常咳、喘、累或發生活動性呼吸困難,要當心是否為「間質性肺病」潛在徵兆!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台大癌醫中心分院副院長王鶴健教授指出,身體組織受傷後的結痂,就是一種局部「纖維化」,肺部持續受傷即是「肺纖維化」。
工作完手指、手腕疼痛,但休息、治療甚至復健也不見好轉,要注意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林口長庚醫院風溼過敏科蔡昀臻醫師表示,過去曾經收治一名20多歲男性寵物美容師,因手腕疼痛至復健科求診,治療一段時間未見改善,才檢查出是類風濕關節炎,且關節已有侵蝕及融合,手腕幾乎無法彎曲。
確診後老是喘不過氣,不少民眾擔心是肺功能下降或長新冠後遺症。然而,一旦「咳、痰、喘」症狀連續出現三周以上,且本身具有長期抽菸史,更要注意是「肺阻塞」(COPD)正在惡化的警訊!肺阻塞不只是全球第三大死因,更長年高居台灣十大死因,當「咳、痰、喘」持續達三周以上,應儘快前往胸腔內科就醫,高危險族群更建議每年定期接受肺功能檢查。
可別小看「孤獨」所造成的潛在心理問題!長期孤苦無依、遠離群體生活,心理疾患恐將影響「生理年齡」,造成預期壽命縮短。根據《Aging》期刊近日所刊載的研究指出,孤獨感相較吸菸、飲食習慣或壓力,更容易加速「生理性老化」,平均而言較健康正常人衰老了1.65歲。
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心臟疾病為2021年國人十大死亡原因第二,每年近萬人因心臟衰竭死亡,在國內每年有36萬人被診斷有心臟衰竭,其中有近2萬人會進一步發展成為末期心臟衰竭並更進一步需要接受心臟移植或左心室輔助器的治療。王智弘院長表示,台灣等待心臟移植的平均時間為1-1.5年,根據器官捐贈移植登錄中心的統計,等待心臟移植的人數約有200人/年,而急性心因性休克的患者若不接受心臟移植或是進一步治療,死亡率將近100%。
近期中國屢傳因運動後喝冰水而猝死的新聞,是否與突發性「心律不整」有關?林口長庚醫院心臟血管內科張伯丞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心律不整的誘發因子屬於多重因素,情緒、睡眠、運動中體溫變化及外界氣溫都可能影響,但預防心律不整仍以注重本身危險因子,如三高控制更為重要。
新冠肺炎影響全世界長達兩年半之久。即便如此,長新冠對於人體的影響機制至今尚未有確切的定論。聯安診所胸腔科蔡哲龍醫師說明,新冠肺炎的影響不僅是上呼吸道感染而已,一旦病毒深入到體內,可能會影響肺部、心血管系統、腦部、消化系統、泌尿生殖系統與皮膚等。
清明時節焚香拜拜、燒紙錢,不但可能引發過敏,還要注意致癌危機?毒理學專家、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招名威教授表示,燒紙錢的煙霧除了帶有大量PM2.5懸浮微粒,也含有焦油、苯、甲苯、甲醛等致癌物質。還會釋放硫化物、氮化物以及含有自由基的碳氫化合物。
近日室外的空氣品質令人不敢恭維,以為待在室內就安全?其實室內中潛藏汙染源如黴菌或灰塵,往往比室外環境高出許多。長期接觸室內外空氣中的懸浮物,可能發展成嚴重的呼吸道疾病症狀,如氣喘、囊腫性纖維化或肺癌。空氣品質對人體將造成哪些影響?美國環境保護署(EPA) 列舉6種最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呼籲民眾務必留意相關症狀。
常常覺得咳、痰、喘,戴口罩比別人更容易頭暈?一旦狀況持續三周以上,加上又有抽菸習慣,小心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警訊。國民健康署指出,簡稱「肺阻塞」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呼吸道長期發炎導致無法恢復的呼吸道阻塞疾病。由於氣體無法通暢進出呼吸道、肺部氣體交換功能受損,會引起「咳、痰、喘」等症狀。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王健鶴醫師提醒,肺阻塞早期症狀不明顯,暴露於菸害、廢氣、空污、粉塵等危險因子應格外提高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