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罩解禁後如何維持免疫力? 營養師曝「後疫情時代」必吃5大營養素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日宣布,2月20日開始若疫情可控,除了大眾運輸工具、醫療院所2大場合之外,其餘室內環境民眾可決定是否配戴口罩。不過,仍有不少民眾擔憂口罩解禁後,感染病毒的風險將驟然增加,也擔心年長者或家人因強大的病毒感染力,影響日常生活。
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於9日宣布,2月20日開始若疫情可控,除了大眾運輸工具、醫療院所2大場合之外,其餘室內環境民眾可決定是否配戴口罩。不過,仍有不少民眾擔憂口罩解禁後,感染病毒的風險將驟然增加,也擔心年長者或家人因強大的病毒感染力,影響日常生活。
黑咖啡(美式咖啡)是上班族保持專注、提振精神的利器,此前也被眾多研究證實具有健康方面的益處。事實上,添加牛奶的「拿鐵咖啡」,健康益處將比黑咖啡更顯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期刊刊載論文指出,添加牛奶的咖啡品項,或許相較單純的黑咖啡更具有「抗發炎」的作用。
自陽曆跨年至農曆過年期間,是各大公司行號「尾牙聚餐」的旺季。無論是公司主辦的盛大尾牙宴,亦或三五朋友的年終小聚,若一攤接一攤吃個不停,體重計上的數字很容易開始「爆走」;也有不少正在控制體重的民眾,容易為此感到焦慮。究竟有沒有辦法可以吃少一點?
據統計,全台糖尿病人數已突破230萬人,是國人最常見的代謝異常疾病,糖尿病的成因大多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不良有關,飲食西化及肥胖更是助長糖尿病的重要原因,特別是高糖、高油及重鹹的飲食,都會增加胰島素阻抗,導致血糖不平衡。
了解食物吃進肚子後的消化時間,更能幫助減肥事半功倍?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表示,食物經由胃部消化的完整過程稱為「胃排空」,胃排空的時間越長,飽足感也會持續越久。不少醫師或營養師皆提倡利用「胃排空」幫助減重,即是透過延長飽足感抑制食慾,避免減重者吃下多餘的熱量。
飲食中的膽固醇到底需不需要限制?從2015-2020年的美國飲食指南,將每日的膽固醇上限拿掉以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熱門到現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最近又搜尋了文獻,找到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9年所發表的一篇文章:《飲食膽固醇與心血管風險》。美國心臟協會絕對是這方面的權威,在這篇文章中整理了近年各大飲食指引對於膽固限制的建議,提供民眾參考。
國際權威期刊《The Lancet》最新研究指出,2019年高達45%的癌症死亡人口與可預防的風險因子有關,包括不健康的飲食習慣、抽菸、飲酒、肥胖(BMI過高),這些因素造成全球一年癌症死亡接近460萬例。醫師提醒,蔬菜水果攝取不足、飲食西化,都可能是致癌的潛在因子。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醫師接受《潮健康》採訪表示,科學統計明顯發現,多吃蔬菜水果的村莊、部落族群的癌症發生機率較小。要預防身體發生癌症,每日攝取「5份以上」的蔬菜水果是關鍵。
余天女兒余苑綺傳出腸癌病逝享年39歲。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一年新發生17,302例,長期為十大癌症發生首位。腸癌的危險因子眾多,包含:年齡(大於50歲)、家族史甚至飲食習慣等。簡鈺樺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許多研究都在探討飲食因子對腸癌的影響,也都相當有證據力,因此日常飲食養成良好習慣也能降低相對風險,若有長期飲食不當如嗜吃超加工食品、高精製糖食品、飽和脂肪攝取過量或纖維過少等,皆可能影響腸壁健康,增加腸道瘜肉及癌變風險。
不少藝人明星勤於減重,為求將最好一面呈現在螢光幕前。而他們的減重方法值得民眾仿效嗎?哪些人不適合過度減肥?高敏敏營養師於社群貼文指出,以藝人潘瑋柏來說,其奉行「不餓就停、飯後不坐」的行為,確實有助於減重並維持體態。高敏敏營養師強調,減肥期間最忌「管不住嘴」、「久坐不動」,因此建議嘗試減重的民眾,不妨嘗試以下5大措施,幫助維持良好體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