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律作息

台灣每10人有3人睡不好! 營養師教「不吃藥助眠法」,5招打造好眠體質

台灣每10人就有3人睡不好,營養師卓郁馨提醒,睡眠品質不佳恐增加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病與神經退化風險。與其仰賴安眠藥,應從5招自然助眠:建立規律作息、減少3C藍光、補充助眠食物、適度運動、打造良好睡眠環境。研究指出,優質床墊有助延長深層睡眠,恢復自律神經穩定。養成健康睡眠習慣,是遠離疾病、提升生活品質的最佳投資。

閱讀更多 »

25歲後膠原蛋白就會流失? 專家:只補維生素C不夠,還要多做這3件事

隨著年齡增長,膠原蛋白流失影響肌膚、關節與身體機能,成為健康管理的重要課題。健康管理師張恆恩指出,維持膠原蛋白需從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入手,建議攝取富含膠原蛋白與維生素C的食物,如魚類、禽類與柑橘類水果,同時避免過量糖分、紫外線曝曬與熬夜。此外,充足水分攝取與規律運動亦有助維持體內平衡。她強調,健康管理應著眼整體生活調整,而非依賴單一營養素,透過均衡飲食與良好習慣,才能維持理想健康狀態。

閱讀更多 »

春天一到心情更「Emo」?  醫:注意這3大徵兆,恐是「季節性憂鬱症」警訊

冬春交替時期,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情緒波動,部分人甚至出現「季節性憂鬱症」。振芝心身醫學診所吳泓熹醫師指出,此症與日照時間減少、血清素濃度下降及褪黑激素增加有關,患者每年特定季節反覆發作,常見症狀包括情緒低落、疲倦、易怒、失眠等。治療方式包括光照治療、維生素D補充及心理諮商等,並建議患者多接觸陽光、參與社交活動、維持規律作息,家人則應給予關懷與支持,幫助患者改善情緒,遠離憂鬱困擾。

閱讀更多 »

睡得好壓力自然會少! 醫揭3招翻轉「高壓體質」:不只運動有用

壓力管理是現代人不可忽視的健康課題。聯青診所副院長蘇聖傑醫師指出,長期壓力會影響睡眠品質,進而引發心血管、消化系統等健康問題。為改善高壓體質,蘇醫師建議三招:規律作息、適當運動、正念思考,這些習慣有助於平衡荷爾蒙、消耗壓力荷爾蒙、並以積極心態應對生活變化。此外,若仍感到壓力過大,建議進行專業檢查,如壓力荷爾蒙節律分析,以全面調整健康狀況。

閱讀更多 »
晚睡心臟易出事?  8萬人分析研究  10點前睡心血管風險降24%

晚睡心臟易出事? 8萬人分析研究 10點前睡心血管風險降24%

生活作息是否正常,往往是健康狀態的決定性因素。《歐洲心臟病學會》(ESC)刊載的研究顯示,較早的睡眠時間與較低的心臟病風險有顯著關聯。該研究利用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中的88,026位受試者資料,平均年齡為61歲左右、年齡區間為43-79歲,其中58%為女性。測試方式是用腕帶式感測器在7天內蒐集受試者睡眠開始與結束時間,並引領受試者完成健康與身體狀況評估調查。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