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量能

急診、留觀床「2費用」將獨立計費! 健保署:盼抒緩急診大壅塞,政策最快5月上路

台灣急診醫學會指出,全台急診壅塞問題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主因為住院病床不足,導致急重症病患滯留急診。衛福部提出三大短期策略,包括醫學中心強化病床調度、區域醫院聯防機制、加強分級就醫宣導,並啟動「綠色通道」協助病患轉診。此外,自113年3月1日起實施醫院三班護病比制度,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因夜班標準未達標,護理人力仍短缺。為緩解病床調度問題,健保署將急診診察費、護理費獨立計費,並提高重大外傷及病房護理給付,預計4年內投入百億元。健保支付改革最快5月上路,放寬居家住院限制預計下半年實施,成效仍需持續觀察。

閱讀更多 »

全台急診大爆滿怎解? 醫曝「1件事」是根本解法:沒人敢說出口

台灣急診醫學會警告,全台急診室壅塞問題達前所未有的嚴重程度,主要原因並非輕症病患湧入,而是住院病床不足,導致急重症病患滯留急診。護理人力短缺使病房關閉,進一步惡化待床問題。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姜冠宇醫師指出,台灣健保制度導致住院需求高,病人住院時間普遍較長,加劇醫療負擔。急診醫學會建議短期應急措施,包括提高急診住院配床比例、彈性開放病房、加強ICU調控,並執行嚴格的急診檢傷分類。長期改革應建立「急診緊急狀態應變機制」,調整健保給付,引導醫院資源分配,並推動在宅急症照護,以減少急診壅塞風險。專家呼籲社會關注醫護過勞問題,確保醫療體系運作順暢,避免急診崩盤。

閱讀更多 »
指揮中心宣布:居家「快篩陽」符合病例條件  醫師籲「3點」改善快篩亂象

指揮中心宣布:居家「快篩陽」符合病例條件 醫師籲「3點」改善快篩亂象

有鑑於本土疫情有迅速升溫之趨勢,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於5月5日修訂新冠肺炎病例之定義,表明居家隔離者或自主防疫者,於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型快篩試劑時若檢測為「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符合「病例條件」,並自5月12日起開始實施。指揮中心也表示,居家隔離者於「3+4」期間(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若使用快篩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應留在家中不可外出,並應進一步透過「遠距門診醫療」(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聯繫鄰近衛生局/衛生所安排),由醫師協助評估快篩陽性結果。個案若與醫師達成共識,以醫師所屬之醫療機構通報,並透過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

閱讀更多 »
別再擠進急診室! 重症醫籲:多利用視訊診療  出現「4症狀」再就醫

別再擠進急診室! 重症醫籲:多利用視訊診療 出現「4症狀」再就醫

國內新冠疫情嚴峻、確診人數與日俱增,造成民眾不小的恐慌。除了各大藥局前排滿待領快篩試劑的人潮,醫院急診室更擠進欲採取「PCR篩檢」的民眾。重症醫學專家黃軒在社群平台指出,一窩蜂擠進醫院的行為,恐將限縮真正需要救治者的權益,建議民眾出現症狀後再就醫,或多利用「視訊會診」以避免出入醫療場所。

閱讀更多 »
防疫戰略已變!  醫師:自然感染上升  有助群體免疫與抗體維持

防疫戰略已變! 醫師:自然感染上升 有助群體免疫與抗體維持

新冠病毒本土個案連兩日突破380起,疫情將大規模爆發?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傳染防治網中區指揮官黃高彬醫師受訪時表示,現今疫情態勢與去年不同,去年的Delta株重症率、死亡率皆高,而如今Omicron約99.79%感染者屬於輕症及無症狀,防疫策略亦須相應改變。黃高彬醫師指出,台灣目前確診人數約2.5萬人,而接種第三劑疫苗人口比例約51%,等於仍有半數人口沒有足夠保護力,2個人就有1個面臨高感染風險。必須考慮如何在感染人數上升、維持足夠醫療量能之下,逐漸朝正常生活前進。

閱讀更多 »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引爆「雙疫情」?  專家憂防疫放寬反降疫苗施打率

新冠病毒與流感病毒引爆「雙疫情」? 專家憂防疫放寬反降疫苗施打率

因全球傾力防堵新冠病毒,各國民眾的防疫觀念也普遍提升,季節性流感在去年並未造成大規模傳染及死亡。不過,去年底各國陸續啟動解封政策,卻同時面臨Omicron變異株與流感高峰季。歐洲疾病預防與控制中心 (ECDC) 在本月報告宣稱,自2021年12月中旬以來,流感病毒在歐洲的傳播速度高於預期。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