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健康/編輯部
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新制 居家快篩「陽性者」符合病例條件
有鑑於本土疫情有迅速升溫之趨勢,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於5月5日修訂新冠肺炎病例之定義,表明居家隔離者或自主防疫者,於居家檢疫期間使用家用型快篩試劑時若檢測為「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符合「病例條件」,並自5月12日起開始實施。
指揮中心也表示,居家隔離者於「3+4」期間(3天居家隔離、4天自主防疫),若使用快篩試劑檢測結果為陽性,應留在家中不可外出,並應進一步透過「遠距門診醫療」(可使用『健康益友』APP或聯繫鄰近衛生局/衛生所安排),由醫師協助評估快篩陽性結果。個案若與醫師達成共識,以醫師所屬之醫療機構通報,並透過系統自動研判為確診。
指揮中心進一步說明,確診個案後續將由地方政府所屬衛生局,依確診個案分流收治原則,安排於住家居家照護、或其他指定處所進行隔離或隔離治療。此外,民眾或評估醫師對於快篩陽性結果如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指揮中心呼籲,民眾於居家隔離及自主防疫期間或居家檢疫期間如自行快篩陽性,應透過遠距門診醫療,請視訊診療醫師協助評估確認及通報,以利地方衛生局盡速安排居家照護,並由醫護團隊評估提供必要之醫療服務或治療藥物。
國內PCR量能明顯不足 醫師:3點有望改善快篩亂象
指揮中心也於新聞稿中提及,修改病例定義實是需維持國內病例監測防疫採檢量能。近日各大藥局排滿領取快篩試劑的人潮、醫院急診室待採檢PCR的民眾亦不在少數。該現象除了讓醫事人員忙得不可開交,更可能導致傳播鏈繼續擴大。
針對上述情況,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內科主治醫師姜冠宇醫師於社群貼文表示,惟有繼續減少不必要的隔離措施、降低新冠肺炎的法定傳染病等級,以快篩取代PCR才有意義,甚至有望解套人工居隔單開不完或延後開立的亂象。
而如何評估減少不必要的隔離、檢疫?姜冠宇醫師指出,除非達到以下3點措施,否則居家快篩造成的諸多問題仍會持續:
1. 正確預估病毒的潛伏期與整體病程。
2. 三劑疫苗的覆蓋率達到更高的門檻,理想覆蓋率為60-70%以上。
3. 有足夠的累積感染人口與覆蓋率,成為足夠堅強的「混合免疫」社區。
姜冠宇醫師表示,若能做到上述3點,屆時若有BA.4、BA.5等變種病毒入境,也無須過度擔憂。重要的是,將資源留給高風險族群、降低PCR負荷,是台灣防疫作業中的首要目標。
「現在的防疫措施相當關鍵,攸關我們是否從『溫室裡的花朵』進化成『抗毒』霸王花的過程。」姜冠宇醫師表示。
資料來源:
指揮中心修訂病例定義,居家隔離/檢疫對象如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