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類固醇會產生副作用、依賴性? 藥師提醒:長期使用要注意「7件事」

✦ 2025-05-14 更新
4 瀏覽
❝ 快速摘要:類固醇藥物具強效抗發炎作用,應用於過敏、自體免疫等疾病,但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恐引發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高血壓等。衛福部食藥署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蘇柏名藥師指出,一般超過3個月、每天高劑量使用才需擔憂副作用,正確使用並不會成癮。長期用藥者應遵守7大原則,包括控制體重、補鈣、限鹽、按時服藥等。食藥署提醒,類固醇若依醫囑使用,是安全且有效的治療工具。
快速跳轉目錄

 

潮健康/編輯部

 

「美國仙丹」類固醇應用60多年  針劑、口服藥效用竟有不同?

類固醇因抗發炎效果顯著,起初引進台灣時被譽為「美國仙丹」,且在臨床上使用已有60多年的歷史,並廣泛應用於過敏免疫發炎相關疾病,在許多疾病的治療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衛福部食藥署與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蘇柏名藥師指出,「長期」或「不當使用」類固醇,確實可能引起嚴重副作用,民眾不可不慎。

 

蘇柏名藥師指出,類固醇的劑型多樣,包括吸入劑、口服藥、針劑、眼藥水藥膏等。吸入劑可用於氣喘鼻過敏口服藥主要用於消炎止痛針劑適用於急性過敏自體免疫疾病眼藥水可治療過敏性結膜炎藥膏則常見於濕疹異位性皮膚炎口腔潰瘍等症狀使用。

 

打類固醇會有副作用嗎? 藥師駁:使用超過3個月才有風險

類固醇雖用途廣泛,但許多人對其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如水牛肩、月亮臉、高血壓、高血糖、骨質疏鬆等。蘇柏名藥師強調,通常類固醇使用超過3個月以上且一天服用多顆以上(端視醫師開立之單顆劑量多高,以Prednisolone成分為例,一天吃超過每公斤1毫克即是高劑量),才符合「長期且大量」使用類固醇的要件,並增加副作用產生的風險。

 

 「臨床上曾碰過有醫師為治療耳中風的患者,一天開立10顆類固醇,要連續吃一星期。雖然劑量大,但因服用時間短,其實不必過度擔心副作用!」蘇柏名藥師再舉治療兒童氣喘的吸入劑為例:因其類固醇含量相對較少,長期使用並不會導致副作用發生,只要用完藥嗽口,就可以避免口腔皮膚變薄而導致的感染風險

 

另外,民眾在使用類固醇上也常存有迷思。例如塗抹於皮膚上的藥膏,以為塗厚厚一層藥效比較好。事實上只要薄塗皮膚吸收後看不到白色膏狀物即可。也有民眾擔心長期使用會對類固醇產生依賴性得一輩子用藥,蘇柏名藥師也表示,醫師會依照病情的變化,慢慢減少類固醇的用量、甚至停用,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憂。

 

長期服用類固醇患者必看! 遵守安全用藥7大原則

類固醇常用於治療發炎與免疫相關疾病,若能遵守以下7點用藥守則,就能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前提下,減少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1.積極控制體重:使用類固醇可能增加食慾,應減少澱粉及精緻糖的攝取,並提升運動量以避免發胖。

 

2.預防骨質疏鬆:多攝取鈣質(如牛乳、小魚乾、菠菜)或補充鈣片,減少骨質流失。

 

3.減少水腫風險:降低鹽分攝取,可預防身體水腫。

 

4.注意服用時間:若是一天服用一次類固醇,建議在早晨服用,以符合人體類固醇分泌規律。

 

5.避免腸胃不適:建議在飯後服用,以避免空腹服用刺激腸胃。

 

6.血壓血糖變化:服用類固醇後,若血壓或血糖發生異常,尤其是高壓血或糖尿病患者,建議諮詢醫師評估是否調整用藥。

 

7.不可自行停藥:長期服用類固醇者,切勿自行停藥,以免引發「戒斷症候群」,嚴重時可能出現全身無力、低血壓、甚至昏迷等狀況,因此應遵循醫囑按時服藥,由醫師評估是否逐步調整藥量。

 

最後,食藥署提醒,類固醇若能正確使用,是治療疾病的好幫手。配合醫囑、注意日常作息,就能安心控制病情並減少副作用發生的風險。

 

 

 

資料來源:

類固醇安全使用7大守則 – 衛福部食藥署

仙丹還是毒藥?正確認識類固醇 – 衛福部食藥署

 

 

 

延伸閱讀:

她吃「類固醇」皮膚老化40年!元兇竟是「異位性皮膚炎」?

孕期施打類固醇「短多長空」? 研究:憂增加新生兒肺炎、敗血症風險

快速跳轉目錄

▧ 最新文章

✦ 潮健康致力於推廣健康潮流新知,歡迎各種形式之媒體洽談合作 ✦
請來信至 [email protected],或電洽:02-6605-0993,將有專人與您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