間歇性斷食

「瘦胖子」比真胖子更不健康?  醫勸上班族:多做5件事,徹底燃燒內臟脂肪

看似不胖卻腹凸,恐為「瘦胖子」(TOFI),即內臟脂肪過多。臺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遺傳優生學科主任張家銘醫師指出,內臟脂肪藏於肝、腸、心臟周圍,會釋放發炎物質,影響代謝、誘發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與免疫力下降。成因除吃多動少外,壓力與睡眠不足亦是主因。醫師建議5招甩脂恢復健康:1.規律運動;2.控制精緻碳水;3.嘗試間歇性斷食;4.舒壓減少皮質醇;5.睡眠7–9小時。瘦不是重點,健康才是關鍵。

閱讀更多 »

夏天前想甩肉必看! 168斷食並非最佳方法? 營養師揭真相:恐越減越肥

想在夏天前甩肉?極端減重恐適得其反! 營養師簡鈺樺指出,快速減重可能導致掉髮、月經失調等健康問題,建議每週減重0.5公斤最為安全。此外,飲食控制比單靠運動更有效,上班族應注意均衡攝取蛋白質與蔬菜,避免只吃單一主食。168斷食法適合晚吃早餐者,但關鍵仍在於飲食內容,亂試減重法可能導致「越減越肥」。專家提醒,應選擇能長期執行的方法,搭配每週150分鐘運動,讓健康成為日常習慣,達到理想體態。

閱讀更多 »
JAMA研究:早上7點吃到下午3點  間歇性斷食多瘦2.3公斤

JAMA研究:早上7點吃到下午3點 間歇性斷食多瘦2.3公斤

間歇性斷食是近年風行的減重方法,不過,斷食效果可能會受時段影響,甚至影響心臟代謝健康?《美國醫學會內科醫學》(JAMA Internal Medicine)2022年8月份登刊一篇研究指出,較早時段的限時飲食」(early time-restricted eating,簡稱eTRE),比起12小時或更長時間內進食,更能有效的達到減輕體重。

閱讀更多 »
減重者必讀! 有計算熱量還是「好難瘦」? 醫籲別誤入「3大陷阱」

減重者必讀! 有計算熱量還是「好難瘦」? 醫籲別誤入「3大陷阱」

減肥期間需要計算熱量嗎?計算熱量究竟有沒有用?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蔡明劼醫師表示,計算熱量是幫助減重的方式之一,但仍然會有一些失敗案例。大體而言,計算熱量還是瘦不下來,與「3大面向」可能有密切的關聯性。為何計算熱量還是瘦不下來? 蔡明劼醫師揭露「3大陷阱」。

閱讀更多 »
女性做「168斷食」恐胰島素阻抗、荷爾蒙紊亂?  專家籲用「這方法」取代

女生168斷食恐胰島素、荷爾蒙變亂 ?專家提1方法取代

近年國內掀起「間歇性斷食」風潮,舉凡168斷食、5:2斷食或隔日斷食法,因步驟簡單、執行相較容易,近年廣受不少年輕上班族的歡迎。不過,斷食行為可能以不同面向影響女性的荷爾蒙;在懷孕、準備受孕或經期期間,恐怕更容易影響女性荷爾蒙、進而影響情緒,甚至出現胰島素阻抗的情況。

閱讀更多 »
間歇性斷食非瘦身神招?  研究:效果與「熱量控制」沒差

間歇性斷食非瘦身神招? 研究:效果與「熱量控制」沒差

廣為流行的「168」間歇性斷食法,真的能達到更好的減重效果?《新英格蘭醫學期刊》近期刊登的研究指出,無論是否採取間歇性斷食,只要符合每日熱量控制標準,最重的體重下降程度並無顯著差異。中國廣州南方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宣稱,這項為期一年的試驗當中,兩組人員都達到熱量控制,但採取8小時進食時間限制的組別,減重程度並沒有增加,而且內臟脂肪、血糖等生理數值的變化,兩組也呈現出相同改變。過去曾有研究認為斷食有助於血壓控制,但在該研究卻顯示「限時飲食」對血壓改善沒有額外幫助。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