飽和脂肪

膽固醇無法達標?  8種「清血管食物」助降低壞膽固醇

膽固醇無法達標? 8種「清血管食物」助降低壞膽固醇

膽固醇是一種脂肪類的蠟性物質,也是構成人體細胞膜、荷爾蒙、維生素D的重要原料,對生理功能有舉足輕重的角色。不過,血液中如果累積過多膽固醇,將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膽固醇過高也是現代人最常見的健康問題。人體裡的膽固醇可分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三酸甘油酯(TG)」三種 。

閱讀更多 »
「膽固醇限制」非飲食重點? 營養師列「3觀念」釐清:不必過度執著數字

「膽固醇限制」非飲食重點? 營養師列「3觀念」釐清:不必過度執著數字

飲食中的膽固醇到底需不需要限制?從2015-2020年的美國飲食指南,將每日的膽固醇上限拿掉以後,這個問題就一直熱門到現在。為了解答這個問題,最近又搜尋了文獻,找到美國心臟協會(AHA)在2019年所發表的一篇文章:《飲食膽固醇與心血管風險》。美國心臟協會絕對是這方面的權威,在這篇文章中整理了近年各大飲食指引對於膽固限制的建議,提供民眾參考。

閱讀更多 »
「加點油」更容易瘦?  不飽和脂肪促進皮膚、大腦健康!   營養師曝必吃「8食物」

「加點油」更容易瘦? 不飽和脂肪促進皮膚、大腦健康! 營養師曝必吃「8食物」

許多減重者害怕在減重過程中,攝取過多的「油脂」導致肥胖。實際上,良好的脂肪是健康飲食相對重要的一環。美國認證營養師Kelsey Hampton表示,首先得釐清脂肪並不總是有害,如「不飽和脂肪」常被稱作「健康脂肪」,適量食用可以成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並有助於保持毛囊和皮膚健康、保護器官、促進大腦發育,並幫助身體保存脂溶性維生素(如維生素A、D、E、K)。

閱讀更多 »
余苑綺腸癌逝世/1張圖看懂「腸道防癌」飲食!  營養師:掌握飲食可控制因子

余苑綺腸癌逝世/1張圖看懂「腸道防癌」飲食! 營養師:掌握飲食可控制因子

余天女兒余苑綺傳出腸癌病逝享年39歲。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直腸癌一年新發生17,302例,長期為十大癌症發生首位。腸癌的危險因子眾多,包含:年齡(大於50歲)、家族史甚至飲食習慣等。簡鈺樺營養師接受潮健康專訪表示,許多研究都在探討飲食因子對腸癌的影響,也都相當有證據力,因此日常飲食養成良好習慣也能降低相對風險,若有長期飲食不當如嗜吃超加工食品、高精製糖食品、飽和脂肪攝取過量或纖維過少等,皆可能影響腸壁健康,增加腸道瘜肉及癌變風險。

閱讀更多 »
膽固醇元兇該換人!研究:常吃雞蛋增加「好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生

膽固醇元兇該換人! 研究:常吃雞蛋增加「好膽固醇」減少心臟病發生

每天吃雞蛋攝取的膽固醇量會太高?北京大學一篇發表於期刊《eLife》的新研究指稱 ,每天攝取一顆雞蛋,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該研究從生物資料庫中收集4,778名參與者的數據,其中有3,401患有心血管疾病,1,377人沒有心血管病史。該研究分析他們血液中225項生物標記,其中24種與飲食中攝取雞蛋有關。研究指出,日常飲食的雞蛋攝取量,會影響225種生物標記中的24種,包括載脂蛋白 A1、乙酸鹽,也影響HDL的直徑大小。吃雞蛋較多的參與者血液中也顯示與「極低密度脂蛋白」(LVDL)和總膽固醇呈現負相關。

閱讀更多 »
吃「植物性飲食」一定會瘦? 「5大要點」沒做到照樣胖

吃「植物性飲食」一定會瘦? 「5大要點」沒做到照樣胖

從「無肉不歡」的飲食方式轉變為「植物性飲食」,不僅有助減輕體重、還能預防多種疾病纏身?事實上,美國國家衛生院(NIH)刊載的回顧性研究曾指出,採取更多植物性飲食的受試者,相較葷食者而言體重更輕;《JAMA Internal Medicine》研究也表明,用植物性蛋白替代動物性蛋白,有效降低血壓、膽固醇與第2型糖尿病風險,且與更低的死亡率有關。

閱讀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