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者「骨密度」易不足 專家籲及早採取「5大措施」 維持骨骼健康
擁有健康的骨骼有多重要?此前學界已證實,強壯的骨骼結構能夠保護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免受傷害,亦能儲存礦物質如鈣、磷,有助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然而,人體的骨密度約從20-25歲左右達到高峰、此後將不斷流失,導致晚年的骨質疏鬆症、骨折等疾病風險增加,而絕經後更容易受到骨質流失的影響。
擁有健康的骨骼有多重要?此前學界已證實,強壯的骨骼結構能夠保護大腦、心臟等重要器官免受傷害,亦能儲存礦物質如鈣、磷,有助維持身體的基本運作。然而,人體的骨密度約從20-25歲左右達到高峰、此後將不斷流失,導致晚年的骨質疏鬆症、骨折等疾病風險增加,而絕經後更容易受到骨質流失的影響。
骨質疏鬆不只是缺鈣,也與缺乏維生素D密切相關?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嚴可倫醫師指出,民眾雖然知道骨質疏鬆對健康的重要,卻往往不甚理解或低估維生素D的重要性。事實上,維生素D能提升腸胃道與腎臟對於鈣的吸收,對於人體生長及骨質維護皆功不可沒。
衛福部「106年國民健康訪問調查」統計曾指出,國人45歲以上的婦女高達50%以上平均腰圍超過80公分,且70%以上都有肩頸痠痛的問題。若合併更年期常見症狀,往往容易使女性情緒起伏過大,工作表現亦可能受到影響。
鎂不只是骨骼的主要成份,對神經和心臟功能都很重要,更擔負調節生理機能,以及組成肌肉酵素等作用。人體大部份的鎂儲存於骨骼之中,鎂也是骨骼硬度的來源之一,並參與肝臟內進行的維生素D合成。大抵而言,人體需要足夠的鎂幫助血管放鬆、產生能量及促使骨骼發育。
媽媽們要格外擔心「鈣質」不足嗎?根據衛福部國健署《孕產期營養手冊》指出,各期孕婦都有鈣攝取不足的情況,孕婦平均每日攝取量只有522mg,缺乏鈣質可能會影響孕婦血壓,甚至導致子宮收縮而引起早產,提醒媽媽們應多注意營養補充。
發生心血管疾病機會有多高,線索就在「尿液」中?哈佛大學 TH Chan公衛學院研究團隊指出,雖然鈉/鉀平衡會影響血壓,但先前的觀察性研究無法明顯推估降低飲食中的鈉含量,是否能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哈佛研究團隊指出,尿液排泄的鈉愈高,罹患心血管的疾病的確有明顯上升。該項研究也發佈於國際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咖啡的作用不只是提神?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曾提出,適量攝取咖啡對降低血壓具正向作用;並能減少糖尿病的發生機率。除此之外也有科學研究指稱,咖啡因的攝取更與減輕憂鬱症、自殺率有顯著相關。根據2021年歐洲心臟病學會(ESC)提出的研究指出,每日更高的咖啡攝取量與中風、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降低有關。每天喝0.5-3杯咖啡,就有機會顯著降低中風的風險。
咖啡廣受大眾喜愛,不少科學研究也認為喝咖啡對身體有益。但咖啡含有大量咖啡因,可能與藥品產生交互作用,甚至影響藥效。新北市立聯合醫院藥劑科蔡俊彥藥師受訪指出,若將血管比喻為高速公路,某些藥物可能「堵住交流道」讓咖啡因代謝變慢,使體內咖啡因累積;也有藥物會因為咖啡因影響,過快離開交流道,導致藥效不足。
不到40歲就發生「男性荷爾蒙」不足症狀,恐影響「下半身」與「下半生」幸福?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泌尿科程威銘醫師表示,男性荷爾蒙低下的徵兆並不典型,但可能影響日常生活,包括疲倦、做事提不起勁、性功能障礙、性慾降低等等。